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治,俗称晋东南,是我国的革命老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八路军总部等中共中央党政军领导机构长期驻扎在长治,处于敌后根据地中心的长治较之其它地区新闻事业发展更快,影响也更大,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当时创办报刊的环境十分恶劣,但长治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在中国共产党下,长治创办了大量的抗日报刊。以《新华日报》(华北版)为中心的军事政治类刊物,以《华北文化》、《华北文艺》为代表的文化类刊物,以《中国人》为典型的对敌宣传刊物丰富了根据地的生活,为新民主主义新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大量独具特色刊物,如《青年与儿童》、《敌后方木刻》成为抗日报刊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坚持辩证的唯物历史观的基础上,史论结合,综合运用历史学、政治学、新闻学等学科的最新成果,通过借鉴学界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的新闻发展研究的优秀成果,分析长治地区在抗战时期报刊的发展情况。全文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绪论分析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总结了目前相关的研究成果,明确了研究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正文共分四部分:第一章从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分析了报刊产生的环境。尤其在政治环境中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的大量的指示、讲话等材料,总结了抗日期间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政策:报纸要贯彻党性原则,全党办报;坚持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办报;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坚持为抗战服务,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服务。第二章具体分析了抗日战争时期长治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办的报刊,即党政军类报刊、文化类报刊、专刊、对敌宣传刊物。其中重点介绍了代表性报刊《新华日报》(华北版)。第三章深刻的分析了抗日战争时期长治报刊发展-‘中的特点以及产生的重大影响。特点表现为:报刊数量多,生存时间短;创办主体多元化;重视抗日宣传,鲜明的战斗性;编辑水平较高,内容通俗易懂;版面编排合理;木刻版画的大量应用;办报条件艰苦,印刷多样化。影响包括:宣传了抗战政策,在华北敌后抗日战场上发挥了向导作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新闻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促进了通俗文化的发展;促进了长治的文化事业的发展。第四章总结了长治地区的抗日报刊所存在的局限性,即报刊的功能比较单一、新闻事业发展无序、混乱及新闻工作者的生存状况恶劣,从而对抗日战争时期长治的报刊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和认识。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得出了富有现实意义的结论,指出报刊只有在坚持党的领导下,正确的把握舆论导向,全面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不断培养专业的新闻队伍,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