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 目的:探讨及评价不同针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 1.2 意义: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未明,西医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有关,中医则认为暴聋为经络阻塞所致。目前中西医相关治疗研究多针对病程较短的患者,治疗效果报道不一。对于病程大于2周以上的患者,治疗并取得疗效的机率明显降低。临床许多突发性耳聋患者在进行西医治疗疗效不理想后,转向求助于针灸或中医药治疗。鉴于此,结合我科针灸前辈及导师多年治疗耳聋的临床经验,我们对病程较长的突发性耳聋进行研究,希望为进一步开展针刺治疗本病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努力寻找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手段,提高耳聋患者的生活质量,为耳聋患者造福。 2 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同期对照试验研究设计方案。研究对象均为本院针灸科门诊病程大于15天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因突发性耳聋属于耳鼻咽喉科急症,病程小于15天的患者大多于耳鼻咽喉科进行西医综合治疗,而且病程小于15天的患者约有45%~65%有自愈倾向,所以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我们选用病程大于15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者,入选本课题中。深刺耳前三穴(耳门、听宫、听会)疗法组为治疗组,浅刺耳前三穴疗法组为平行对照组,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4周,分别观察治疗2周后、4周后及治疗结束1月后深刺组和浅刺组电测听的变化及患者伴随主观感觉症状的变化。采用国内国际公认的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标准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并采用Baguley等(1992)疗效评定及参考国家《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疗效判定标准对伴随症状如耳鸣等进行评价。 3 研究结果 3.1 听力改善情况 本课题共计收集47例患者,其中治疗组(深刺)23例,对照组(浅刺)24例。在治疗第2周、第4周和治疗结束1个月后,治疗组(深刺)电测听结果改善程度分别为8.2±5.7dBHL、19.2±8.3dBHL、21.5±10.0dBHL;对照组(浅刺)听力改善程度分别为6.22±5.32dBHL、10.5±9.3dBHL、10.5±10.1dBHL。dBHL(分贝)表示纯音电测听测试结果的单位。在治疗第2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听力改善均不明显,两组之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354);在治疗第4周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