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跨文化心理学的不断发展,文化取向的研究逐渐成为西方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当前文化取向的研究已逐渐由不同国家或民族个体之间的研究转向到同国度、同民族内个体之间的研究。而我国对文化取向的研究还刚刚起步,目前主要集中在不同国家间文化取向的差异研究上,对同一国家内部个体文化取向的差异少有研究,尤其是对中小学教师文化取向的研究更是少见。教师文化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对教师职业和角色的思想理念、价值体系和外在反应模式。而教师文化取向是指教师对自身群体文化以及特定社会文化的自觉选择和行为倾向。教师作为社会未来人才培养的直接参与者,其文化及文化取向的特点不仅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会对其培养的对象——社会的未来人才的文化取向、价值取向以及人格发展等各方面缠身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中小学教师的文化及文化取向的特点,并探讨其与各种影响因素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及社会价值。另外,探索中小学教师文化取向的结构维度、表现特点及其与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对于丰富文化取向研究和教师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遵循“理论分析——问卷编制——特点分析——相关分析——验证假设”的思路,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因素分析等方法,界定了文化取向的内涵,探索了中小学教师文化取向的结构因素,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中小学教师文化取向的测量工具;运用该测量工具对752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文化取向的特点,进一步考察了文化取向与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通过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中小学教师的文化取向主要由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男权-女权、成就取向、权力态度和规避不确定性六个因素构成,在此基础上编制的中小学教师文化取向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可以作为探讨中小学教师文化取向特点的工具。2.中小学教师文化取向的类型特点主要表现为——中小学教师文化取向各因素得分从高到低排列顺序为:集体主义>规避不确定性>权力态度>男权-女权>个人主义>成就取向。由此可知,我国中小学教师文化取向的主流倾向是集体主义和高规避不确定性,这和我国整个政治文化背景和教师行业所追求的稳定性相关。3.中小学教师的文化取向在不同维度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年龄、所教年级、所教学科、学历和学校类型差异。具体表现为:(1)在个人主义因素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教师个人主义水平显著高于女性教师;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教师年龄越小,个人主义水平越高;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高年级教师显著高于低年级教师:存在显著的所教学科差异,理科教师显著高于文科教师:存在显著的学历差异,本科以上>大专>中师或中专;存在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重点学校高于非重点学校。(2)在集体主义、男权-女权、权力态度和规避不确定性因素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教师显著高于男性教师;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50岁以上>40-49岁>30-39岁>20-29岁: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低年级教师显著高于高年级教师;存在显著的所教学科差异,文科教师显著高于理科教师;存在显著的学历差异,中师或中专>大专>本科以上;存在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非重点学校教师显著高于重点学校教师。(3)在成就取向因素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教师显著高于女性教师;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20-29岁>30-39岁>40-49岁>50岁以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高年级教师显著高于低年级教师;存在显著的所教学科差异,理科教师显著高于文科教师;存在显著的学历差异,本科以上>大专>中师或中专;存在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重点学校教师显著高于非重点学校教师。4.中小学教师的文化取向与其主观幸福感各成分存在着显著相关,即与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感存在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