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下颌后缩临床矫治方法探讨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k1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下颌后缩为主要机制的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是临床上发病率高,矫治难度大,对牙、颌、面形态影响较严重的一种错牙合畸形。因此,这种错牙合的治疗一直是口腔正畸临床医生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本研究从这种错牙合的病因机制入手,对处于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患者进行了一些治疗方法上的探讨。目的1.分析下颌后缩机制对于骨性Ⅱ类错牙合形成的影响。2.将Forsus矫治器作为下颌后缩患者早期矫治的矫治器,观察其疗效。3.通过对单颌拔牙与双颌拔牙两种不同拔牙方式成人患者治疗结果的回顾性研究,探讨究竟哪种拔牙方式更适合成人下颌后缩患者的矫治方法。方法1.在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上,以ANB角大于5°作为判定标准,随机选取56例骨性二类错牙合患者为研究样本,以SNA、SNB为分析指标,分析以上、下颌在矢状方向上的突、凹程度为代表的结构特征,以分析骨性二类错牙合形成的病因机制。2.随机选择15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骨性下颌后缩儿童患者,早期应用Forsus矫治器(美国3M公司)进行下颌前移矫治。疗程6~10个月(平均8个月)。通过对头颅定位侧位片的测量分析,运用Ricketts头影测量分析法分析治疗前后上、下颌骨的变化,对Forsus矫治器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3.选取成人骨性下颌后缩患者30例, 15例为拔除2个上颌双尖牙(单颌拔牙组),15例为拔除上下4个双尖牙(双颌拔牙组),对比两种拔牙矫治方法的疗效,探讨哪种方法更适合成人下颌后缩患者的矫治。结果1.关于骨性Ⅱ类患者主要病因机制的研究结果在所选骨性Ⅱ类患者研究样本中,上颌正常、下颌后缩的患者占了绝大多数(53.57%),而且尚有较多的患者(占14.29%)属于上、下颌都有后缩的情况,这样下颌后缩患者在所研究的骨性二类错牙合患者中占近70%的比例,具有绝对的优势。这提示大多数的骨性Ⅱ类患者的病因机制在于下颌后缩问题,而非上颌前突问题。因此,解决下颌后缩问题是治疗骨性Ⅱ类的关键环节。2.关于用Forsus矫治器进行下颌后缩患者早期矫治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本研究中,我们改变了Forsus矫治器的常规用法,设计制作了相应的口内辅助矫治装置,将其作为下颌后缩患者的早期矫治的矫治器应用,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患者的下颌后缩机制得到了明显改善,患者的侧貌外形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患者颅颌结构改变如下:(1)骨性因素指标的变化:SNB角增加4.31°,ANB角减小了3.18°,说明下颌前移位明显,由下颌后缩机制引起的二类骨性关系得到了改善。(2)牙性因素指标的变化:磨牙关系距减小5.79mm,磨牙由远中关系变为中性关系,切牙覆盖减小4.56mm,说明因下颌后缩机制造成的上、下牙列间二类磨牙关系状况,以及前牙深覆盖状况得到了改善。(3)面部相对颅骨关系因素指标的变化:面部深度角增加了4.75°,说明下颌有前移。面轴角增大了3.98°;说明Forsus矫治器可有效的刺激下面部的生长。面部倾斜度角、下颌平面角、上颌深度角以及腭平面角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说明上、下颌骨治疗前后不发生旋转。(4)深部结构因素指标:下颌骨体长度(Xi-Pm)增加了5.16mm,下颌升支轴线角增加4.08°,说明了导下颌向前治疗是有效的。后面高度增加了2.83mm,表明了Forsus矫治器可刺激下面部的生长。3.单颌拔牙与双颌拔牙方法矫治下颌后缩患者的疗效比较研究结果(1)疗程:单颌拔牙矫治疗程明显短于双颌拔牙矫治。(2)单颌拔牙组矫治后头影测量值的变化:对于上、下前牙间交角来说,治疗后U1-LI角(129.77±8.48°)比治疗前(113.72±8.73°)显著增加;上中切牙突度和U1-NA角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分别由8.02±2.18mm、36.59±5.67°变为3.08±2.37mm、23.56±6.99°),但均在临床正常值范围内,说明上颌切牙在没有出现过度内倾。对于下颌牙列来说,L1-NB角比治疗前有增加(由29.73±3.64°变为33.75±5.73°),略高于正常值,提示其具有适度的下颌后缩代偿机制。基于上、下牙列的上述变化,治疗后前牙的覆盖明显减少(由6.46±1.85mm变为2.15±1.09mm );上、下唇突度有显著降低(分别由2.61±2.54mm、2.97±3.42变为1.22±2.99mm、1.31±3.11mm);Z角则有显著增加(由66.54±7.34°变为72.97±7.83°)。而上、下颌骨的突度(SNA、SNB),以及上、下颌骨间的二类骨型程度(ANB)在矫治后则没有明显的改变。以上结果说明,单颌拔牙矫治用于下颌后缩患者的治疗,适度地利用了下前牙前倾代偿机制,建立了良好的上、下牙列咬合接触关系,并且改善了软组织侧貌外形,但对患者的骨骼形态则没有明显的改建作用。(3)双颌拔牙组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值的变化:在骨性结构方面,双颌拔牙矫治后以SNA为代表的上颌骨突度及以ANB为代表上、下颌骨间的矢状关系有明显改变,即上颌骨突度明显减低、二类骨性关系得到明显改善。而在牙性结构关系方面,矫治后的改变如下:治疗后上、下前牙间交角(137.11±8.87°)比治疗前(114.09±9.56°)显著增加;上中切牙突度和U1-NA角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分别由7.01±2.83mm、31.08±7.12°变为2.53±1.65 mm、19.88±7.28°),有出现过度内倾的倾向。对于下颌牙列来说,L1-NB角比治疗前有减小(由29.65±4.93°变为22.78±5.33°),且小于正常值范围,说明矫治后上、下前牙关系不理想。以上结果说明,以双颌拔牙方法对成人患者进行矫治,能够达到降低上颌突度、改善二类骨性关系的效果,但是有造成上前牙的过度内倾的可能性。结论1.上颌突度正常、下颌后缩是我国人群骨性二类错牙合存在的主要病因机制。2. Forsus矫治器(美国3M公司)可作为功能性矫治器用于骨性下颌后缩患者的早期矫形矫治,可起到显著促进下颌骨生长的作用,能纠正骨性下颌后缩机制,能改善面部软组织侧貌外形。提示应用Forsus矫治器矫治,对骨性下颌后缩儿童的早期矫治是行之有效的。3.单颌拔牙矫治方法与双颌拔牙矫治方法都无法明显改变患者的下颌后缩骨性机制,但是单颌拔牙比双颌拔牙方法更适合这类患者的矫治,因为单颌拔牙容易利用下切牙适度前倾的牙性机制,代偿下颌后缩的骨性机制、建立前牙良好的咬合接触关系,且不容易产生因为上前牙内收量过大、而至上前牙过于内倾、形成闭锁性咬合的问题,所以我们认为此种拔牙模式更适用于成人骨性下颌后缩的患者。另外,上颌单颌拔牙矫治骨性下颌后缩患者疗程相对短,减少了拔牙数目,患者易于接受。
其他文献
阅读能力对语文综合素养的影响不容小觑,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初中生学好语文课程的基础。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材做出了调整,并提出了许多适应时代发展的建议,语文教师开始重
<正>蒽环类药物是在肿瘤内科治疗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药物,得到了广泛应用,即使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疗法不断涌现的今天,仍然是很多实体肿瘤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文物众多,这些文物在历史方面和经济方面都具有比较高的价值,所以,现阶段的针对文物进行鉴定和鉴赏的工作就变得非常的重要了,而且文物本
抗感染领域有一重要发现,即IFN-γ与IL-2,TNF-α或LPS等可协同诱导巨噬细胞产生大量的一氧化氮(NO),NO作为活化巨噬细胞铁一种细胞毒效应分子,在抑制和杀伤病毒、细菌及真菌的抗感染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系统研究北京大气污染特征,探索京津冀城市群区域污染形成的原因,本文利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325m铁塔2005-2006年PM2.5和PM10和2004.8-2007.8大气O3、NO、NO2、NOx的
风疹病是引起先天异常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本文从风疹病毒的致病作用、发病机理作一综述,以期对风疹病毒先天感染及其严重危害有较全面的认识。
<正> 微生物学家、分子生物学家及医学专家们对将面临恐怖主义者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制造&#39;新型疾病&#39;的挑战必须提高警惕。近来互联网中有许多信息值得注意。翻阅纪录
主动外排系统能将多种药物多大肠杆菌细胞内泵出细胞外,从而生产耐药性。在大肠杆菌耐药株和敏感株均有该系统存在,但在耐药株中,其功能增强。
本文从外膜蛋白,质粒特点,核酸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及多聚酶以应在流感嗜血杆菌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介绍了HI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