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三阴性乳腺癌的常规超声研究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常规超声声图像表现,探索三阴性乳腺癌的常规超声特征。方法 自2014年0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共计936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其中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134例,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Non-TNBC)802例,为了防止两组患者因为病例总数偏差而造成结果偏倚,我们将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总体按就诊时间排序并编号进行随机抽样,随机选择编号末位为1和6的患者为非三阴性乳腺癌对照组,即入组1,6,11,16……801共161例为对照组。常规超声声像图分析参照美国放射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Association,ACR)2013年制定的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e System,BI-RADS)的术语进行描述。结果 TNBC组乳腺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较年轻,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而导管内原位癌较少,组织学分级多为Ⅲ级,Ki67多呈高表达;在常规的灰阶超声上,TNBC组多表现为圆或椭圆形(29/134,21.6%)、边缘清晰(23/134,17.2%)、后方回声增强或者无改变(93/134,69.4%)以及肿块内无钙化(88/134,65.7%);此外,TNBC组多表现为丰富的Ⅲ级血流信号(82/134,61.2%),血流信号多为边缘或环形分布(44/130,33.8%);以上特征与Non-TNBC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表现有一定特殊性;三阴性乳腺癌在常规超声上具有一些独特的声像图表现,可以其早期诊断提供一定信息。第二部分 三阴性乳腺癌的超声造影研究目的 通过对三阴性乳腺癌超声造影图像的定性及定量分析,寻找三阴性乳腺癌的超声造影特征。方法 自2014年0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67例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和86例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Non-TNBC)行超声造影检查且影像学资料完整,对这些患者的超声造影图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指标包括:灌注均匀性、灌注程度、灌注边界、灌注整体性及有无血管样灌注,对于出现无灌注区者进一步评估其无灌注区的面积及肿块的灌注形态。对于超声造影定量分析,采用QontraXt V3.06软件,对以肿块整体为感兴趣区获取时间-强度曲线进行分析,提供的参数包括:灌注峰值Peak、达峰时间TP、上升斜率Sharpness以及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在超声造影定性分析上,TNBC组多表现为高增强(49/67,73.1%),灌注边界清晰(44/67,65.7%),而肿块内一旦出现无灌注区则多表现为环形灌注(37/48,77.1%),与Non-TNB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上,对于以肿块整体为感兴趣区获得的时间-强度曲线,TNBC组的灌注峰值Peak均值为24.60±10.76(%),曲线下面积AUC均值为3.07±1.40(1/s),值均相对较大,与Non-TNB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在超声造影定性及定量分析上均具有一定特征,可以为三阴性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信息。第三部分 三阴性乳腺癌的超声及磁共振诊断目的 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磁共振表现,探讨常规超声、超声造影、磁共振及其联合诊断对于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部分病例的磁共振图像特征。计算US、CEUS、MRI及其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结果 在磁共振上,TNBC组以肿块样强化为主(65/67,97.0%),与非三阴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现为肿块样强化的病灶中TNBC组比Non-TNBC组更容易表现为边缘清晰(19/65,29.2%vs 5/80,6.3%),内部强化方式呈环形强化(36/65,55.4%vs 11/80,13.8%),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MRI要优于CEUS和US,US+CEUS联合诊断与MRI诊断价值相当,而US、CEUS、MRI三种检查方式共同联合的诊断价值最高。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在磁共振上具有一定特征,可以为其早期诊断提供一定信息,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磁共振联合诊断能增强诊断三阴性乳腺癌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