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弹性体材料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不可或缺。为了获得实用的力学性能和弹性,弹性体需要进行化学交联,并常通过纳米填充实现其增强。然而,纳米填充存在填料聚集、界面调控困难和加工粘度大等问题。另一方面,共价交联的弹性体难以实现再加工和再利用,使得废旧橡胶制品成为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因此,探索弹性体增强和实现其重复加工利用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通过引入动态牺牲键增强弹性体或者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90503,51703064,51673065);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51825303); 国家留学基金委; 国家奖学金; 华南理工大学优秀博士创新基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弹性体材料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不可或缺。为了获得实用的力学性能和弹性,弹性体需要进行化学交联,并常通过纳米填充实现其增强。然而,纳米填充存在填料聚集、界面调控困难和加工粘度大等问题。另一方面,共价交联的弹性体难以实现再加工和再利用,使得废旧橡胶制品成为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因此,探索弹性体增强和实现其重复加工利用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通过引入动态牺牲键增强弹性体或者引入动态共价键制备可再加工弹性体获得了广泛关注,被认为是制备高强高韧和可重复加工交联弹性体的非常有前景的方法。本论文通过在弹性体或者其复合材料中构筑动态键,结合界面结构、多相结构或层状结构设计,提出了多种实现弹性体的增强和重复加工的新途径,系统研究了动态键的引入对弹性体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机制。主要内容如下:(1)利用三唑啉二酮(TAD)点击化学,在硫磺交联的溶聚丁苯橡胶(SSBR)中引入了脲唑氢键交联。研究表明,硫磺交联网络的笼效应促进形成了基于氢键簇的微相分离结构。随着脲唑含量的提高,氢键簇的含量逐渐增大且玻璃化温度逐渐上升。氢键簇不仅作为硬的物理交联点,还扮演牺牲键的角色,耗散能量并防止应力集中,从而实现了SSBR的强韧化。当脲唑含量仅为双键含量的2.75 mol%时,改性SSBR的拉伸强度和断裂能分别为未改性SSBR的2倍和3倍。此外,该氢键簇有效提高和扩宽了SSBR的玻璃化转变温域,赋予较高改性程度的SSBR良好的热驱动三重形状记忆功能。基于TAD与二烯烃反应的普适性,该方法可同样用于其他二烯烃橡胶的强韧化改性。(2)通过在丁苯吡橡胶(VPR)与石墨烯的界面引入吡啶-Zn2+-多酚配位键,制备了力学性能全面提高的橡胶材料。当石墨烯添加量为VPR的5 wt%时,橡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300%模量和断裂能相比纯的VPR分别提高了4倍、3倍和6倍。通过对其增强机理的研究表明,较强的吡啶-Zn2+-多酚配位键一方面赋予材料较强的界面相互作用,保证了石墨烯的良好分散和界面高效的应力传递;另一方面,在大变形下充当牺牲键,耗散能量并促进分子量取向,从而显著提高了橡胶的综合力学性能。本工作所呈现的构筑键能强的界面牺牲键策略为制备高性能橡胶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3)首次将基于吡啶鎓的C-N烷基交换化学用于制备可重复加工的弹性体材料。采用模型化合物证明了该化学的动态可交换性后,通过采用含溴硅烷修饰的白炭黑交联VPR,在VPR与白炭黑界面处构筑了此动态C-N键交联结构。研究发现,由于强的共价键界面连接,白炭黑分散良好,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且拉伸模量和强度随着白炭黑含量的增大而提高。此外,材料在高温下可以通过界面C-N烷基交换反应进行网络重排,从而具有可重塑形和可重复加工性能。经过三次重复加工后,材料的力学性能仍能得到保持。本工作将为含吡啶基团的可重复加工材料的研究提供借鉴。(4)提出了一种简单易实施的仿贻贝足丝角质层多相结构的策略,同步实现了弹性体的增强、再加工和功能化。将癸二酸(SA)高度交联的环氧天然橡胶(ENR)粉碎后与ENR生胶和较少量SA共混,然后热压硫化,即得到基于β-羟基酯交联且交联密度不同的仿生两相弹性体。两相之间通过共硫化反应和β-羟基酯交联键的交换反应形成强的共价键连接。高交联的硬相既作为增强硬颗粒,又能通过变形耗散能量,因而同步提高了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多相弹性体的力学性能也可以通过两相的含量比例以及交联程度来调节。当SA的添加量为ENR的9.5 wt%时,多相弹性体的拉伸强度和断裂能均是均相交联弹性体的3倍。此外,利用硬相的体积排除效应,通过引入少量的碳纳米管(CNTs),构筑了隔离CNTs网络结构,所得材料的导电率比随机分散的对比样提高了8-10个数量级。同时,由于β-羟基酯交联键的动态性,多相弹性体具有可重塑形和可重复加工能力。再者,硬相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形状记忆提供了热响应开关,因而较高硬相含量的弹性体还表现出热适性形状记忆效应。*(5)采用天然小分子硫辛酸,通过简单的水蒸发工艺,制备了一系列可循环回收的离子弹性体和基于这些离子弹性体的仿珍珠母纳米复合材料。采用不同的阳离子调控离子弹性体及其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物理性质。其中,含有三乙醇铵阳离子的复合材料表现出比同类仿珍珠母纳米复合材料更高的延展性,断裂伸长率达16%。此外,基于离子弹性体的动态性能以及复合材料中的超分子相互作用,所制备的仿珍珠母复合材料(含有高达70 wt%的蒙脱土)在微量水的辅助下能快速自愈合,且通过再分散和蒸发循环,能实现该复合材料闭环式循环利用。再生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原始复合材料的基本一致。由于高含量蒙脱土以及层状结构,复合材料还表现出良好的阻燃性能。
其他文献
有机半导体器件的发展给人们的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其效率仍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器件的微观工作机理。在有机半导体器件中,有机/有机界面和无机/有机界面的有效电荷转移对于器件效率至关重要。因此,研究这些界面电荷转移的物理机制对于改善器件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Su-Schrieffer-Heeger(SSH)模型和非绝热动力学方法的发展,有机半导体中的孤子、极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PSCs)由于成本低、质量轻、可大面积卷对卷加工等优势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人们通过优化器件结构、合成新型的给/受体材料、调控活性层的形貌、优化界面层等使单节PSCs的能量转换效率(PCE)超过了18%。但是,相比于商业的无机硅太阳能电池,仍存在效率较低等问题,制约着PSCs的商业化应用。众所周知,新型给/受体材料的合成需要漫长的实验周期,新型器件结构的研发往往需要复杂的
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微晶玻璃具有光学性能丰富、机械性能良好、制造简单、易于加工等优点,是当今光学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到目前为止,人们已成功制备多种过渡金属离子掺杂透明微晶玻璃体系,根据微晶玻璃的光学性能,有望将其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可调谐激光器,可饱和吸收体,光学温度计及固体照明等。目前对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微晶玻璃的研究主要专注于材料的光学性能,对掺杂机理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且这类材料的实用化仍未取得很大的
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为高分子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利用可再生资源作为绿色单体来制备功能聚合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伴随着很大的挑战。在众多绿色单体中,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因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和无毒等优点而受到关注。三键单体具有不饱和的结构,因而表现出丰富的化学性质,其参与制备的聚合物结构中通常含有不饱和键或芳香环,具有特殊的光电性能,在光电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着眼于绿色化学的
发展近红外材料在光伏器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太阳电池领域,近红外光伏材料的引入可以扩展活性层对于太阳光谱的利用范围,有效提升器件的短路电流密度及最终的能量转化效率。在光电传感领域,近红外光电探测器延伸了人类对环境的感知边界,其身影活跃在夜视成像、通讯遥感、生物医疗、人工智能等众多领域。人类对于近红外光的探索催生了红外有机光伏材料的开发,而光伏材料的发展又一次次推动了光伏器件的革新。本论文围绕基
磷作为骨骼组成的主要元素之一,大部分以羟基磷灰石的形式存在于骨组织中,是骨再生修复与功能重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矿物元素。纳米黑磷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维纳米材料,与骨组织的无机成分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在生理环境下,纳米黑磷降解所产生的磷酸盐能够参与调控骨组织微环境并介导钙磷晶体的矿化沉积。然而,纳米黑磷能否有效发挥其生物功能性并应用于骨再生修复,极大程度依赖于植入载体的选择与设计。本研究将纳米黑磷与可降解生
近年来,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Fifth Generation,5G)在全球范围内的逐渐普及不断刺激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无线移动设备和服务需求引发了移动数据量的空前增长。这对未来无线通信技术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需要满足高数据速率并适应无线设备的移动性等特点,实现高频谱效率,另一方面要考虑目前所面临的一些潜在的挑战,例如频谱资源危机和能源危机。因此,未来无线通信的发展要全面兼顾频谱效率和能量
荧光成像和光声成像属于无创检测模式。其中,光声成像是一种光学与声学相结合的混合成像模式,可部分克服光学成像强组织散射和低穿透深度的缺点,进而提高成像分辨率与成像对比度。肝脏是人体代谢中最重要的排毒器官之一,因频繁接触有毒物质而容易遭受损伤,进而导致某些生物标志物的异常表达。利用可激活式探针在肝区原位检测与成像肝病相关生物标志物,有助于肝病的精准早期诊断。若能将诊断与治疗同步地结合起来,构建诊疗一体
由于濒临海洋、地处华南湿润区域且城市化程度高,粤港澳大湾区沿海城市群的洪涝致灾机理往往比较复杂,易受到台风、暴雨、风暴潮、天文大潮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引发更为严重的复合型洪涝灾害。目前大部分研究停留在实现单/双因素洪涝模拟,而“台风-暴雨-风暴潮”复合型洪涝数值模拟涉及到大气、海洋、城市水文等多领域,相关研究较少。为探索台风-暴雨-风暴潮联合的复合型洪涝数值模拟,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基于一维管网
深熔K-TIG焊(Keyhole Tungsten Inert Gas,K-TIG)作为一种高能量输入的焊接方式,在中厚度的金属板材的对接焊接工艺中起重要作用。深熔K-TIG焊接无需加工坡口,对板材一次焊透,正面与背部同时成型,能加快中厚板焊接的生产速度,在船舶与大型容器制造行业中应用广泛。为了提高焊接生产率,深熔K-TIG焊接过程的自动化成为目前实际生产中的发展方向,而熔池状态的检测则是实现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