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无论是地方政府内部,还是同级地方政府之间都存在着竞争,各种竞争主体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财政税收领域都存在着或强或弱的竞争。当前,国内外地方政府支出竞争的实践开展地如火如荼,但对支出竞争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从研究成果来看,理论界主要探讨地方政府竞争、税收竞争或者把支出竞争放在地方政府竞争里面进行探讨,这些成果与迅猛发展的地方政府竞争实践相比,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仍然较少。而单独研究地方政府支出竞争的成果非常匮乏,缺乏较为成熟的、系统的研究,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在吸取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精华的基础上,运用最新的理论方法系统地研究地方政府支出竞争这个国内外学者们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
在地方政府支出竞争过程中/,本文以地方政府及其官员是“经济人”的假设作为立论前提,探讨地方政府及其地方官员的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既然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存在自利性和竞争性,本文摈弃了以往的“仁慈型政府”假定的理念,秉承“竞争型政府”理念。布雷顿(Breton)认为政府竞争“是政治生活中的驱动机制,它推动整个政治系统趋向均衡,必须位于政治模型的中心”。本文既探讨地方政府追求辖区公共利益,为辖区居民提供公共产品与改善居民公共福利,也探索地方政府官员个人的经济利益(如工薪水平的提高甚至寻租)和在政治上追求职位晋升的竞争行为。
在行文逻辑结构上,本文先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地方政府支出竞争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然后着重研究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过程中的各种竞争行为,进而探讨支出竞争所产生的正反效应,并基于经济增长理论有针对性地检验了的财政支出结构扭曲效应,最后总结全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体系中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发育的逐步完善,逐利性的经济资源流动性增强,中央对地方政府进行经济性分权,这就赋予了地方政府独立的经济利益,从而形成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间M型组织结构。政治上的中央集权与经济上的财政分权是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特征,这就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开展基于GDP与财政收入为核心的晋升锦标赛式考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政府竞争实践来看,当前地方政府间中税收竞争和支出竞争现象并存,发达地区日益以支出竞争为主,并且随着经济发展,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会主要采用支出竞争模式。当然,迅速发展的支出竞争模式与其他竞争模式是相对渗透、相互融合的,并因经济发展程度不同而呈现出地区差异性和动态演进性。税收竞争是政府竞争的较低层次,属于价格竞争范畴;而支出竞争则处于较高竞争层次,是属于非价格竞争范畴,地方政府竞争必然从税收竞争发展到支出竞争。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需求层次的提高,民众对科教文卫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等民生福利类“软”性公共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在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与让辖区经济主体承担适度的税收成本之间的成本收益“兼容”。
在经济性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官员拥有充分地自由支配各种生产资源的权力,在财政支出上可以支配自身消费性支出与生产性支出。由于不同的财政支出项目类别产生不同的财政支出竞争效应,地方政府的财政投资不是孤立地,而是既要受制于中央政府的规则,又要参照其他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安排。因此,地方政府所采取的支出竞争行为就是多个参与人行为互动的策略性竞争,必然会产生的空间外部性效应和策略互动性。本文采用政府博弈论方法较好处理了地方政府的这种复杂性、交融性的竞争行为。全文将地方政府“人格化”,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探讨同级地方政府间经济性竞争与基于政治晋升锦标赛竞争行为表现形式、特点、竞争效应等。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依据规范的经济分析思想,综合采用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多维视角多种学科知识的分析方法。在理论借鉴上,本文全面运用财政分权理论、要素流动理论、政府竞争理论、政府博弈论等多种理论,紧紧围绕着支出竞争的收益与成本、地方政府的激励与信息显示问题、地方政府之间的策略性行为、财政支出结构扭曲这些最核心、最关键问题而展开考察地方政府支出竞争问题。
与税收竞争相比,虽然支出竞争是更高层次的竞争,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地方政府支出竞争行为的有利方面和负面影响。诚然,中国式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支出竞争引发了GDP竞赛,创造了中国宏观经济近三十多年来的“增长奇迹”,但也付出了昂贵的代价。由于传统财政分权理论中的“用手投票”机制和“用脚投票”机制在我国作用式微,地方政府在社会事业发展方面来自居民的民主评议和民主监督难以奏效。居民最为关心的公共服务供给问题对地方政府官员政绩和升迁的影响远远低于经济增长指标,这造成的直接结果是:与官员晋升紧密相关的GDP增长指标作为重中之重被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而社会事业发展却被长期忽视。在官员有限的任期内,不同类型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尤其是任期内的增长)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政绩最大化目标的考核激励下,地方政府必然充分利用自主安排财政支出的权力,将更多的资源用于经济建设,特别是那些能够直接推动经济增长并有助于吸引外来资本的基本建设项目。追逐本地区经济利益的动机和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机制构成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两大驱动力,双重激励机制既造就了经济高速增长,也使地方政府长期忽视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保等公共服务的提供,从而直接导致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短缺,并在城乡间、地区间存在着严重不平衡。
规范地方政府支出竞争行为,努力发挥出支出竞争的正面效应,降低支出竞争的负面效应,扬长避短,本文认为应该从财政制度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两方面进行设计。财政方面改革的重点是:一要以公共产品层次性为依据,明确界定各级政府间的事权和支出责任;二要按照事权与财力相匹配的原则,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的财权;还要进一步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治体制改革方面,随着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的积极推进,要坚持对地方政府官员考核的“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结合的原则,最终实现经济事业发展与社会事业繁荣的双丰收。
总之,全文从地方政府支出竞争的形成机制与内涵着手,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多种经济理论,特别是多次利用政府博弈论深入探讨了支出竞争中地方政府所采取的种种策略性竞争行为,并利用计量数据从经济增长的视角检验了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在支出竞争中财政支出结构扭曲效应,最后总结全文,水到渠成的提出了一些针对全文分析的、有针对性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