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在生物界还是人类社会,集群是一种普遍现象,集群形态和网络系统是生物和人类生存演化的基本组织方式和推动力量。在经济全球化,资本、信息、技术等各种要素更容易快速自由流动的今天,我们惊讶地发现,这些要素并不因此趋于分散,而是进一步在一些特定的区域集聚成群。在过去的数十年间,产业集群和城市群是经济地理空间演变最热点的两种现象,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也成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政府竞相效仿的有效模式。产业集群与城市群发展的成功经验分别成为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的重要范式,很多学者纷纷提出要推动产业集群与城市群互动共同推进区域发展的构想。然而,在对产业集群和城市群的经济社会本质、根本特征、类型模式、发展阶段都有系列深入研究取得众多成果的时候,对产业集群与城市群这两大系统能否互动,怎样互动等问题并没有深入的讨论。
作者在观察中发现不同类型产业集群区域其城市空间格局也有显著的差异,如第三意大利、美国硅谷、中国浙江等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马歇尔式新产业区内,其城镇体系通常是以小城市发展为主体,城市等级规模结构不明显;而日本东京都和美国波士华等主要的城市群内,形成的往往是以大企业为核心的轮轴式产业集群或者以出口为主的卫星平台式产业集群。本文运用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和生态学多学科基本原理和观点,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实地调查、案例探讨、比较分析等多种方法,从经济学、地理学、生态学多角度综合分析产业集群与城市群互动问题。全文共分7章,重点是3、4、5、6四章,核心是4、5两章,基本思路是通过经济学理论分析——地理学模式总结——生态学演化推导,来论证产业集群与城市群互动的机理、模式、路径和效应。概要介绍如下:
第1章是绪论部分,解释集群的普遍现象,说明本研究的意义、框架和方法。
第2章是研究综述,对不同学科的集群理论进行梳理,并把集群理论的演进划分为集聚理论、柔性生产和社会网络、区域创新系统三个代表阶段。重点是分别对城市群与产业集群的概念演化、本质特征、集群成因、类型模式、发展阶段等主要问题做比较系统的归纳。
第3章是从经济理论对集群本质做出解释,指出集聚与分工是产业集群与城市群的共同本质。首先分析了集聚经济是两种集群形成的根本动力,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范围经济、地方化经济和学习经济是产业集群集聚的必要条件,而城市化经济和城市群化经济是城市群形成的必要条件。其次是分析说明分工与劳动地域分工经济是产业集群与城市群的竞争力所在,是集群形成的充分条件。
第4章是从地理学角度对产业集群与城市群组合模式进行归类。首先通过国内外城市群与产业集群的案例定性证明这种组合模式的存在;其次对我国最具代表性的11个城市群的规模等级和分形结构进行分析,并以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制造业30个行业大类数据为依据,分析提取了各个城市群的产业集群,总结出三种产业集群与城市群组合模式;第三是分别以浙中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为例,对马歇尔式产业集群与中小城市组合、卫星平台式产业集群与均衡城市组合、轮轴式产业集群与大城市组合这三种模式进行特征与过程分析;最后是就产业集群的专业镇载体、地域生产综合体载体和工业园区载体对这些组合的经济成因进行了解释。
第5章是从生态学角度对产业集群与城市群的演化发展进行推导。作者认为集群演化是一个竞争与共生相互作用的过程,竞争是指集群内的个体之间在发展中为获取有利的发展地位和发展条件而进行的角逐,而共生是指群体发展中个体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支持。集群个体共生关系的根本内涵和特征是空间上的临近性、时间上的长期性、功能上的分工互补性、个体之间的差异依赖性和相互作用协同性。本文认为竞争与共生是集群演化的根本推动力量,提出竞争与共生作用可以划分为弱竞争弱共生、强竞争弱共生、强竞争强共生、弱竞争强共生四个发展阶段,并呈现周期性特征,并把它分别运用在产业集群与城市群的发展周期,解释了产业集群可能被锁定并衰落的原因。另外集群竞争共生作用可以划分为群内竞争与共生、群外竞争与共生、群内竞争与群外共生、群外竞争与群内竞争四个空间作用层面,依据这种划分作者提出了城市群内部共生流与竞争流的计算方法,并对长三角、珠三角、辽中南三大城市群19个产业门类的10年流强度变化进行计算,以及对浙中城市群7年30个制造业大类的流强计算,初步验证其强弱变化与竞争共生理论的协同性。最后提出了比较简易的逻辑丝蒂模型,用于产业集群竞争与共生阶段的分析。
第6章是实证部分。集群具有尺度的特征,本章分别以浙江省、金华市、诸暨市为例从省、市、县三个尺度实证产业集群与城市群的互动关系。省域尺度主要是对比了产业集群分布空间与城市群分布空间,验证浙江块状经济对城市群规模等级结构、对农村城镇化模式、对城市群空间形态的影响;地域尺度主要偏重城市群演化机制分析,验证在浙中城市群中,以块状集群经济为特征的县级中心均衡极化,导致地级中心城市离心化;县域尺度强调专业镇经济对县域内部城镇空间演替的决定性作用。
第7章是结论与展望。本文的基本结论是:(1)城市群与产业集群互动是区域专业化与多样性的有机统一;(2)集聚经济和分工经济是城市群与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共同理论基础;(3)城市群是一个产业集群系统的竞争共生体;(4)产业集群与城市群有不同的空间组合模式;(5)产业集群是城市群空间格局演替的重要动力之一;(6)不同类型产业集群和城市群是发展的阶段性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