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石灰石粉复合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研究

来源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l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性能混凝土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广泛应用,矿物细粉掺合料作为现代混凝土的重要原材料,改善混凝土的各项性能的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粉煤灰以其良好的需水行为与细度细,成为最主要的矿物掺合料品种。但是由于优质粉煤灰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衡,我国南方地区尤其突出,有些地区只有低品质粉煤灰或者无粉煤灰可用。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矿物掺合料来补充粉煤灰,对于现代混凝土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选用超细石灰石粉与低品质粉煤灰进行复合,研究了石灰石粉复合矿物掺合料的各项性能及其对混凝土的影响。主要的试验研究包括石灰石超细粉对胶凝材料流变学的影响、细度与颗粒级配、不同比例与掺量石灰石粉复合矿物掺合料对新拌混凝土工作性与早期抗裂性、硬化混凝土各龄期强度发展规律、混凝土耐久性以及石灰石粉复合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在侵蚀环境中细观与微观结构的特点进行了测试与分析。   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石粉掺量的增加,相近坍落度时,混凝土用水量明显减少,相对于纯掺低品质粉煤灰组水胶比明显降低。石灰石粉的掺入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工作性能。石灰石粉分散在水泥与粉煤灰颗粒之间,增大混凝土流动性,减小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在低水胶比条件下,石灰石粉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粘性,改善泵送性能。石灰石粉比例与掺量的增加对混凝土各龄期强度影响不明显。相近坍落度,掺加量占胶凝材料30%~40%时,混凝土3d、7d、28d强度基本相同或略有增长,长龄期强度发展与粉煤灰比例大的试验组相当。石灰石粉与粉煤灰复掺后,混凝土早期强度提高更加明显。石灰石粉的掺入可填充颗粒间孔隙,减小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系数,适量石灰石粉的掺入有利于混凝土抵抗混凝土氯离子渗透,但石灰石粉比例与掺量过大,混凝土氯离子渗透系数增大。适量掺入石灰石粉,提高混凝土抗冻融循环性能,但石灰石粉掺量过多时会降低混凝土抗冻融循环性能。石灰石粉的掺入使结构更加密实,石灰石粉的适量掺入不会影响混凝土抗碳化性能,与纯掺粉煤灰组相同,其碳化深度均维持在较低水平。在硫酸盐水中浸泡120d后,掺石灰石粉混凝土抗折、抗压强度均有所提高;浸泡200d后,适量掺加石灰石粉后并不会明显降低混凝土强度,但当石灰石粉比例或掺量过多时会增大侵蚀发生的程度,但物相分析没有发现碳硫硅钙石生成的证据,主要侵蚀产物是石膏晶体。   利用石灰石粉与低品质粉煤灰复合,可保证混凝土性能,明显降低单方混凝土价格。解决缺乏高品质粉煤灰地区矿物掺合料的缺乏,充分利用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推动混凝土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混凝土结构物历久弥坚。  
其他文献
巨型框架悬挂建筑结构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能够实现建筑室内和底部的大空间,充分利用高强材料的力学性能,达到结构与功能,力与美的协调统一。CFRP(Carbon Fiber Re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污泥伴随着污水处理而产生,随着污水处理率的不断提高,污泥的产量也显著增加。大量污泥如
本文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虑桥梁工程设计计算的实际需要,利用传热学、太阳物理学、热弹性理论和结构分析理论,以数值分析结合理论推导,对混凝土桥梁结构日照温度场和温度效
露天开采引起岩体移动变形规律研究属于岩土工程领域内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露天开采岩体移动变形使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影响着矿山安全生产和矿区群众的正常生
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水环境问题,水中重金属的稳定性致使其难以被微生物降解,对水环境存在极大的危害,而化学沉淀、离子交换和电化学等处理方法去除重金属均具有明显的缺点。高铁酸钾作为一种多功能的新型水处理剂,同时具有氧化、絮凝、杀菌、除臭等作用,在水处理过程中具有极大的潜力,利用高铁酸钾的特性研究其对重金属的去除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试验在利用高铁酸钾高效性的基础上采用去离子水配制一定浓度的
学位
以石家庄市某深基坑支护工程为背景,根据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不同,设计了桩锚与土钉墙分段组合支护结构。通过对桩锚支护结构和土钉墙支护结构分段组合进行现场监测和数
徐变是混凝土材料固有的时变特性,对于混凝土结构来说,徐变引起结构变形和内力的变化是不容忽视,故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其影响。鉴于此,结合本文背景工程有对较高强度等级混凝土进行徐变试验的需要,通过大量走访调研不同单位所制作的徐变装置,结合这些徐变装置特点最终研制了满足背景工程徐变试验要求的大吨位徐变试验仪。为了确保徐变试验得以在该徐变仪下正常安全运作,本文特此对徐变装置的细部结构构造及其受力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隧道、桩基和基坑等工程的施工日益频繁,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土体产生扰动,使得土体性状不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