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下植被和土壤微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对于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南方主要的人工针叶林种。本文选取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灌溪镇中国科学院千烟洲生态网络站的湿地松、杉木和马尾松三种人工针叶林为实验区。通过对实验区林下生物群落多样性的调查、叶面积指数及生境因子(土壤湿度、土壤速效P和速效K)的取样分析,分析三种人工针叶林林下植物群落的组成及重要值、多样性指数、叶面积指数和生境因子的差异,进一步的分析了林下植物与各因子的相关性,以及土壤微生物与速效养分的相关性,旨在揭示三种人工针叶林林下生物群落的差异,不同因子对林下生物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湿地松、杉木和马尾松三种不同人工针叶林乔木叶面积指数分别为2.16±0.20、2.73±0.11、1.26±0.17,不同针叶林叶面积指数间差异显著。土壤湿度分别为12.15±3.86m3·m-3、12.29±2.24m3·m-3、8.38±1.68m3·m-3,马尾松与杉木、湿地松林的土壤湿度间存在差异显著。0–5cm、5–10cm及10–20cm三层土壤速效P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52±0.91mg·kg-1、2.21±1.32mg·kg-1、3.37±1.19mg·kg-1;三层土壤速效K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6.11±4.79mg·kg-1、15.65±8.36mg·kg-1、36.84±15.69mg·kg-1;不同针叶林林下3层土壤速效P和速效K间均存在差异。2.湿地松林林下灌木层植物共有33种,隶属于18科,其中牡荆(Vitex negundo)重要值为35.53%,为主要优势种;草本层植物22个种,隶属16科,其中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重要值为40.98%,为主要优势种。杉木林林下灌木层植物共有24种,隶属15科,其中黄瑞木(Adinandra millettii)重要值为16.66%,为主要优势种;草本层植物16个种,隶属14科,其中阔鳞鳞毛蕨(Dryopteris championii)重要值为40.86%,为主要优势种。马尾松林林下灌木层植物共有30种,隶属17科,其中格药柃(Eurya muricata)重要值为39.95%,为主要优势种;草本层植物21种,隶属15科,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重要值为82.53%,为主要优势种。3.湿地松、杉木和马尾松三种不同人工针叶林林下灌木层植物多样性大小为马尾松林>湿地松林>杉木林。林下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大小为湿地松林>马尾松林>杉木林;不同人工针叶林多样性指数间有存在差异。丰富度指数和Pielou指数对其他两种多样性指数有明显的影响。湿地松林的Simpson和Pielou指数则为灌木层<草本层,而杉木和马尾松林的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为灌木层>草本层。4.叶面积指数和生境因子与林下植物多样性均存在相关性,但相关性大小不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三种不同人工针叶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因子作用大小变化为叶面积指数>土壤湿度>速效P>速效K,主要影响因子是叶面积指数。5.湿地松、杉木和马尾松三种不同人工针叶林土壤微生物PLFAs总量分别为235.77±71.08μg·g-1、333.43±137.34μg·g-1、329.87±80.75μg·g-1。湿地松林土壤微生物PLFAs总量与杉木和马尾松林的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6.三种不同土壤中细菌PLFAs含量分别为204.11±61.44μg·g-1、299.81±123.95μg·g-1、299.65±71.79μg·g-1。其中三种不同土壤中细菌16:0的PLFAs含量无明显的差异。湿地松林的G+/G值与杉木和马尾松林的比值间存在显著差异。7.三种不同土壤中放线菌PLFAs含量7.21±3.98μg·g-1、9.13±6.29μg·g-1、6.63±4.63μg·g-1;三种不同土壤中真菌含量分别为18.33±5.51μg·g-1、20.95±8.54μg·g-1、21.33±4.70μg·g-1。三种不同针叶林土壤的放线菌和真菌PLFAs含量间存在差异。湿地松与马尾松林的土壤中放线菌10Me17:0的PLFAs含量则有明显差异,湿地松与杉木林的土壤中真菌18:3w6c (6,9,12)呈极显著相关。8.三种不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中,杉木林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最大,而湿地松林和马尾松林则次之。三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均受速效养分影响,但影响效果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