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大部分国产稠油具有粘度大、含蜡率高以及高胶质沥青质的特性。高粘和高胶质沥青质的稠油在原油管道进行长距离输送或油井采油的过程中,若不进行乳化降粘,原油管道是无法输送和油井是无法进行采集。稠油在管道内会造成堵塞,使得管道无法使用或者再启动难,进而导致管道输送稠油的能力降低,会造成重大资源浪费与经济损失。因此,开展硫酸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对超稠油乳化降粘影响研究,对提高稠油管道运输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稠油乳化降粘过程进行研究,并利用实验测定粘度法,来得到辽河某区块稠油的粘度参数。基于稠油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可形成稳定两相油水界面分子膜的理论,为降低稠油粘度,改善稠油的流动性能。利用硫酸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无机碱、有机碱、直链醇等实验试剂对稠油乳化降粘的研究,利用粘度计测得实验数据。结果表明:AES的耐温性良好。在无碱条件下,AES加量为2.0%时的稠油乳化降粘效果最佳,降粘率为91.26%。0.2%Na2CO3与1%AES复配后的稠油乳化降粘效果最佳,降粘率为95.65%。直链醇对稠油有乳化作用和溶剂化作用,用量为5%的正戊醇使稠油乳化性能最好。碱剂与石油酸反应生成的石油羧酸盐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并形成稳定的油水界面分子膜,质量分数均为0.2%的Na2CO3与乙醇胺(ETA)复合对水包油(O/W)型乳状液的乳化能力最强。利用AES分子、直链醇分子与石油羧酸盐扩散吸附在油水界面上,形成致密的表面活性剂单分子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以及防止乳状液出现转相。质量分数为1.0%的AES、质量分数为0.2%的Na2CO3、质量分数为0.2%的ETA以及用量为5%的正戊醇复配使稠油粘度最低且对稠油乳化效果最好。亲油型或亲水型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单独使用时,可使稠油的粘度降低,但降粘效果不佳。在相同的复配体系中,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醚(Tween-80)和脂肪酸聚氧乙烯脂(SE-10)均为质量分数为1.0%复配,稠油的降粘率分别达97.25%、96.46%和96.94%;质量分数为1.4%的月桂酸二乙醇酰胺(LETA)复配,稠油的降粘率达98.65%;其中LETA三元复配体系下的O/W型乳状液最为稳定,且不出现转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