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问题之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学术界已积累了不少成果。近年来,随着国内学术界对平等和机会平等问题研究的逐步深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健全,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的部署实施,如何把握和对待新形势下的民族平等问题,日益显现出重要的实践和学理价值。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国内外既有的研究成果、相关学科的理论观点和学术素材为基础,从一般平等理论出发,推导出民族平等的概念、实现民族平等的总原则、实现民族平等过程中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的最佳选择等观点,通过对资产阶级民族平等观的缺憾及其自我调整本质上的评析和对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平等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的总结,讨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的民族平等问题,从而试图揭示当前民族平等问题规律,找出实现民族平等的新路径。本文包括导论、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导论部分指出了在新的形势下,民族平等被时代赋予新的内涵和新的任务。阐述了新形势下,研究民族平等问题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同时也综述了新时期以来国内学界民族平等问题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外对平等研究的状况,为以后各章节的展开论述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点和准备。第一章:一般平等及民族平等思想的兴起。本文从平等的概念着手,力图突破诠释民族平等概念的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传统理论模式,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阐述民族平等的概念和内涵,以此作为论文的逻辑起点。本文对民族平等的界定为:各民族之间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包括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方面,所享有权利、所处地位、所获得利益的相同性。民族平等是综合的、历史的、具体的,我们所要研究的民族平等是民族之间社会权利的平等,而不是自然的平等;是群体的平等,而不是个体的平等。在概念界定基础上,本章考察了近代平等思想产生的历史依据、基本内容和特征以及对民族平等的影响。近代平等思想与人类古代平等思想不同,不再是人们因痛恨不平等现实而产生的向往平等社会的美好幻想,而是诞生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现实基础之上,已经具有了理性意义。尽管本质上属于资产阶级价值观念范畴,带有片面性、局限性,但也大大推进了人类对平等的追求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