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铸态和静液挤压预变形W骨架/Zr基非晶合金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同步辐射的高能X射线衍射技术和有限元模拟方法,重点分析了复合材料在制备过程中产生热残余应力大小、分布,以及准静态加载过程中两相的应力演化、载荷传递和承载分布等微观力学行为。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对W相体积分数分别为67%、72%和80%的铸态复合材料的热残余应力进行分析,发现在三个主应力方向上,W相受压应力,非晶相受拉应力。随着W相体积分数的增加,W相的热残余应力降低,而非晶相中的热残余应力增加。相比铸态复合材料,预变形复合材料中W相的热残余应力略有降低,说明因静液挤压引起的残余应力可忽略不计。在室温准静态单次压缩实验中,由于两相弹性应变不匹配,变形初期,W相为主要承载相。随着外加应力的增加,W相首先发生屈服。W相屈服后,非晶相成为主要承载相。非晶相的屈服强度高于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循环压缩实验条件下,W相的屈服强度随W相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降低,而加工硬化程度随其体积分数的增加而更加明显,这是由于处于弹性变形阶段的非晶相对W相位错的扩展形成阻碍,从而提高了W相的屈服强度;而在非晶相屈服之后,两相界面阻碍位错扩展的能力减弱,位错倾向于在W相内部缠结。由于两相体积分数的差异,以及两相应力不匹配,导致非晶相的屈服强度随W相体积分数的升高而降低。变形过程中,W相体积分数越高,铸态复合材料的变形越均匀。W相体积分数越低,越易发生应力集中导致的界面分离现象。在耦合温度的三次循环压缩实验中,随着加载次数的增加,在实验温度下W相的加工硬化率基本相同,这是由于累积的预变形对W相加工硬化程度的影响高于高温下非晶软化对W相的影响。非晶相的屈服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由于非晶相在高于423K时发生晶化,导致非晶相在高温下的屈服强度随加载次数的升高而升高,表现出“加工硬化”现象。在室温准静态单次压缩实验中,预变形复合材料两相应力承载过程与铸态复合材料相似,但非晶相的屈服强度低于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由于晶体W是各向同性材料,所以晶粒取向相关微应力始终较低。在循环压缩实验中,由于静液挤压对W相产生位错强化,W相的屈服强度随预变形量的增加而增加,且W相的加工硬化程度也随预变形量的增加愈发明显。随着预变形量的增加,两相应力不匹配现象减弱,故两相界面处未发生明显的应力集中,所以不易发生界面分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