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由于其具有优异的高温综合性能成为先进航空发动机以及燃气轮机涡轮叶片的首选材料。为了追求更高的服役性能,克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实际服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不断的探索研发过程中Re和Ru被大量的添进高温合金中来提升合金的综合性能。但是Ru对组织演化、其他合金元素在组织演化过程中的分布以及重要的强化相γ’相的影响等都尚未清楚;另一方面,Ru对拉伸和蠕变行为及其变形机制的影响、两种力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由于其具有优异的高温综合性能成为先进航空发动机以及燃气轮机涡轮叶片的首选材料。为了追求更高的服役性能,克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实际服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不断的探索研发过程中Re和Ru被大量的添进高温合金中来提升合金的综合性能。但是Ru对组织演化、其他合金元素在组织演化过程中的分布以及重要的强化相γ’相的影响等都尚未清楚;另一方面,Ru对拉伸和蠕变行为及其变形机制的影响、两种力学测试过程中的位错组态、组织演变以及断裂机制的影响也鲜有报道,并且许多研究结果尚存在争议,同时对于力学变形过程中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关系也仍需进一步了解。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采用不同Ru含量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2.5 Ru和3.5 Ru)作为实验材料,利用DTA、XRD、扫描电镜(SEM)以及透射电镜(TEM)等研究了合金长期时效组织演化、拉伸行为和蠕变行为以及相应的组织演变机理,为第四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成分设计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到的成果如下:Ru含量不同的合金热处理后得到了规则的γ/γ’两相组织,并且由于Ru含量的增加使得γ’两相界面处的错配度变得更负,从而使得完全热处理后的3.5 Ru合金的γ’相尺寸要比2.5 Ru合金更小,立方度更高以及分布更加均匀。根据LSW理论得到2.5 Ru合金γ’相的粗化主要受到界面反应的控制;3.5 Ru合金γ’相的粗化主要受到元素扩散的控制。此外,通过统计得到的尺寸变化发现Ru含量的增加降低了γ’相的粗化速率,促进了完整、稳定以及连续的筏结构的形成。非常特别的是,随着Ru含量的增加只有3.5 Ru合金中偶尔的出现TCP相,这主要是因为γ基体中难熔元素过饱以及温度的共同作用下导致的。TCP相的主要形状有块状、短棒状以及长针状三种,经过TEM得到的衍射斑点确定为μ相。Ru含量不同的合金在室温拉伸条件下γ基体内部均出现了层错,并且3.5 Ru合金在γ’相内部也出现了少量的层错;在760℃拉伸条件下,3.5 Ru合金γ’相内部的层错数量达到最大并且远多于2.5 Ru合金;在1100℃拉伸条件下,合金均未出现层错,取而代之的是两相界面处的位错网格。分析认为层错的形成源于随着Ru含量的增加极大地降低了合金的层错能,同时错配应力也为界面位错反应提供动力。建立了 Ru含量不同的合金在室温和760℃拉伸温度下层错的形成机制,主要由a/2<011>→a/6<112>+a/6<121>+SF in γ 以及 a/2<101>→a/3<211>+ a/6<121>+SFin γ’两种位错反应机制决定。提出γ基体中的扩展位错(层错与a/6<112>Shockley分位错)以及位于γ’相内部的层错对合金在室温和760℃拉伸温度下的加工硬化行为有重要的贡献,即扩展位错对后续位错的运动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同时层错也会限制位错发生交滑移或者攀移。在1100℃拉伸条件下实验合金中γ/γ’两相界面处形成位错网格,并且随着Ru含量的增加使位错网格变得更加致密,但由于位错运动的机制由切入γ’相变为绕过γ’相,位错网格并未有效的阻碍位错运动。同时由于Ru含量的增加使得3.5 Ru合金γ基体通道要远宽于2.5 Ru合金,因此为绕过机制提供便利,最终导致3.5 Ru合金的拉伸性能略低于2.5 Ru合金。提出Ru含量不同的合金在室温和760℃拉伸温度下层错和位错的数量主要受到反向畴界能和层错能的竞争结果影响。反向畴界能大于层错能时,中间夹杂着反向畴界的位错对的数量居多;相反的,层错能大于反向畴界能时,层错就占据主导。2.5 Ru合金的蠕变曲线呈现典型的三阶段。然而,3.5 Ru合金比2.5 Ru合金多了一个孕育期,导致蠕变应变率先增大,然后减小稳定在最小蠕变率,最后增大。Ru含量的增加通过增强了 γ基体的强度阻碍了位错的运动,减小初始γ’相的尺寸抑制了γ’相的粗化,最终延长了 3.5 Ru合金初始蠕变阶段的时间,提升了蠕变性能。在1140℃/137 MPa蠕变条件下,Ru含量的增加通过促进致密方形的位错网格的形成,连续的完整的筏化γ’相的形成以及降低了合金的最小蠕变速率等方面,延长了稳态蠕变阶段,使合金的蠕变寿命显著提高,改善了材料的蠕变性能。蠕变断裂之后,γ’析出相中的超位错基本可以分为两类:a<010>超位错和a<101>超位错,其中a<010>超位错主要为长直的超位错形态;而a<101>超位错呈现出短直具有厚实的位错核心的超位错形态,其主要是由两个相同柏氏矢量的位错对组成,中间往往及夹杂着反向畴界。
其他文献
作为使用最广泛的聚烯烃之一,聚丙烯(PP)材料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医药、家电、食品包装、汽车和建筑材料等诸多领域。然而,PP的极限氧指数(LOI)仅有17-18%,属于易燃材料且在燃烧过程中大量释放有毒烟气,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限制了该类材料的进一步应用。因此,对PP进行阻燃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一种可聚合的固体笼状双环磷酸酯阻燃剂,具有热稳定好、热释放速率低、使用加工
低合金耐磨钢板因其合金含量低、韧塑性良好、可折弯和焊接成型及具有优异的耐磨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矿山机械、水泥机械和冶金机械等装备制造。通常情况下,低合金耐磨钢的耐磨性与硬度密切相关,即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但硬度的增加,会恶化材料的机加工性能、成型性和焊接性能。本文在低合金耐磨钢合金成分的基础上加入一定量的Ti、Mn元素,通过在马氏体基体上引入超硬TiC粒子和亚稳奥氏体,实现了在硬度不增加
酞菁的分子结构高度对称,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以及独特的光电性能。其薄膜容易吸附氧,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电离氧空位堆积逐渐形成导电通路,表现出独特的电滞特性,有望用作忆阻器。本文测试了铁酞菁(FePc)薄膜电子器件的电滞行为,探索铁酞菁用作忆阻器的可能性。通俗来说,晶体的晶体学质量对器件的性能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薄膜电子器件的最优化,本论文从原料合成、薄膜生长条件、器件结构三个方面进行实验
Al-Mg系合金因其较高的抗拉强度,较低的密度以及优良的耐腐蚀性等特性而广泛应用于空天、海洋、汽车等领域。然而,高镁含量Al-Mg合金塑性较差,变形性能较低一直是该系列合金研究领域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合金化是改善Al-Mg系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有效途径,其中Sn元素是研发高性能铝合金极具潜力的合金化元素之一,可改善合金的微观组织、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并可提高合金成形性能,有望解决高Mg含量Al-
随着我国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钢铁企业对钢材表面状态的要求迅速提高,用户对产品表面质量问题“零容忍”的态度,正倒逼钢铁企业把产品表面质量作为衡量产品品质的一项至关重要指标。高表面质量带钢产品的生产是以氧化铁皮厚度与结构精准控制技术为基础的,其目标是基于氧化铁皮厚度与结构预测模型实现氧化铁皮厚度与结构演变过程的动态跟踪,最终实现氧化铁皮厚度与结构的精准控制。基于此,本文对带钢热轧过程中氧化铁皮厚度演变
“十三五”规划将实施的100个重大工程及项目中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被列为首位,可见其在国家战略产业发展及国家国防安全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低油耗,低噪音,高推重比是未来先进航空发动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为此,发展高结构效率、轻量化双合金整体叶盘结构是目前的主要发展趋势。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具有加工周期短、成形尺寸精度高、绿色环保等一系列特点。实验采用激光预置粉层熔化成形工艺(L-PLM)制备试样。激光成形过
本文选取含0.05wt.%C、0.15wt.%C的C-Mn钢及含Mo、Nb的微合金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连续冷却相变行为、等温条件下组织转变规律以及热处理工艺下实验钢的组织与性能,并对焊接性能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实验数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连续冷却相变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含0.05wt.%C的C-Mn钢来说,当冷却速率由0.25℃/s增加到5℃/s时,组织中珠光体
在保证安全性能的前提下,轻量化已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淬火配分(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Q&P)钢具有超高强度的同时兼顾良好的塑性,在保证汽车安全前提下可以大幅度减轻车身重量,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在传统Q&P钢的C-Mn-Si成分基础上引入Cu元素,通过热力学模拟、相变工艺模拟以及热处理实验,研究C-Si-Mn-Cu系Q&P钢淬火配分过程中的组织演变机理以及组织与
金属基复合板材凭借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被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压力容器、航空航天等领域,真空电子束焊接封装是获得高品质复合板材必不可少的工序。在热轧复合过程中,焊缝会承受较大的轧制压力而发生大变形,为了防止焊缝在轧制过程中开裂,需要足够的焊接深度来保证焊缝的强度,但是过深的焊缝会造成过大的切边量,降低成材率、增加生产成本。采用恰当的电子束焊接工艺参数对复合板进行封装才能在保证板坯轧制不开裂的情况下减小焊接
在高输送压力、极寒环境等条件下,高钢级无缝管成为管线钢发展方向之一,而我国高钢级无缝管亟待开发。针对国内高钢级无缝管的研发现状,本文采用向钢中引入微细夹杂物的氧化物冶金工艺来对高强韧性、抗硫化氢腐蚀的X80级管线钢无缝管进行开发。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从X80级无缝管性能需求与使用特点出发,以《管线管规范》中成分要求为基础,结合氧化物冶金工艺对管线钢组织性能的影响,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