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第一磨牙管间峡区的显微CT观察及清理技术的建立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peng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成人下颌第一磨牙管间峡区的实验研究研究 目的: 采用显微CT扫描及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研究离体下颌第一磨牙根管系统内的管间峡区解剖结构,探讨管间峡区出现率及其形态与年龄、牙根部位、根管数目及间距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定位和治疗管间峡区提供解剖依据。 材料和方法: 收集20~39岁、40~59岁和60岁以上三个年龄组国人离体下颌第一磨牙共36颗,每组各12颗,采用显微CT扫描及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获取各样本的根管横截面图,通过3D-Doctor图像软件分别观察近、远中根根管口水平及根尖6mm段的根管横断面,测量根管间距等解剖参数,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管间峡区出现率及其形态在不同年龄组、牙根部位和根管间距间的差异,探讨峡区与以上因素的相关性。 结果: 1.管间峡区在下颌第一磨牙根尖4~6mm水平出现率最高,且近中根的管间峡区出现率明显高于远中根,卡方检验显示根尖各水平管间峡区出现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随着年龄的增长,下颌第一磨牙近、远中根根尖6mm段的管间峡区出现率逐渐减小,卡方检验显示不同年龄组管间峡区出现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在双根管口近中根中,根尖6mm段含管间峡区者的根管口间距(2.22±0.41mm)小于不含峡区者(2.87±0.25mm),二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尖6mm段含管间峡区的远中根均具有一狭长的扁根管口或双根管口。 4.下颌第一磨牙近、远中根根尖6mm各水平均以部分峡区最为多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完全峡区的出现率逐渐减小而部分峡区的出现率逐渐增加。 结论: 1.通过显微CT观察证实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管间峡区出现率较高,在根尖4~6mm水平出现率最高,达98﹪,其中以部分峡区最为常见。 2.随着年龄增长,下颌第一磨牙的管间峡区出现率逐渐减小,部分峡区的比例逐渐增加。 3.根管口间距较小的双根管口和单一扁根管口牙根,其根尖6mm段管间峡区出现率高于根管口间距较大的双根管口和圆或卵圆形的单根管口牙根。 第二部分下颌第一磨牙管间峡区清理效果的组织学研究 研究目的: 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和评价次氯酸钠与超声技术和(或)氢氧化钙联合应用对根管及管间峡区内有机碎屑的清理效果,旨在为临床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根管及管间峡区清理技术提供实验依据。 材料和方法: 收集新鲜拔除的下颌第一磨牙共45颗,自根分叉处分离近、远中根,将45例近中根随机分为A、B和C三组,用冠向下预备技术预备近颊和近舌两根管后,分别采用以下方法完成根管清理:A组采用5.25﹪NaOCl超声冲洗1min,B组和C组均先用Ca(OH)<,2>糊剂处理根管24h,再分别通过超声冲洗和常规冲洗技术冲洗根管,冲洗液均为0.5﹪NaOCl。所有标本脱钙、石蜡包埋,沿牙根长轴作横向连续切片,取距根尖1 mm、1.5mm、2mm、2.5mm、3mm处的切片各1张作为观察片,行HE染色。用图像软件分析根管及管间峡区内有机碎屑的含量,计算根管和管间峡区清洁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在根尖1~2.5mm水平,A、B、C三组根管清洁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的根管清洁度明显优于C组。 2.在根尖1~3mm各水平,A、B、C三组管间峡区清洁度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的管间峡区清洁度均明显优于C组,A、B组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Ca(OH)<,2>糊剂和0.5﹪NaOCl超声冲洗联合应用可获得较理想的根管及管间峡区清理效果,可替代5.25﹪NAOCl超声冲洗法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根管及管间峡区清理技术。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在经历了2000~2001年的证券市场大震荡后,经纪业务作为证券公司的基础业务,转型已成为2002年的热点和难点.记者就此采访了闽发证券主管经纪业务副总裁魏庆华.
期刊
期刊
期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视媒体的信息化技术也取得不小的进展。因此对数字电视信号的攻击也越来越专业化。普通意义上的由工作人员对电视节目的播出进行监控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