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目的:通过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 ISO)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从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血流动力学、血清抗氧化酶水平及心肌组织病理学方面综合评价菟丝子黄酮抗心肌缺血的药用功效,并初步探讨菟丝子黄酮对心肌缺血损伤保护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中药菟丝子黄酮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实验方法:将 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n=10):对照组、模型组、菟丝子黄酮低剂量组(10 mg/kg)、菟丝子黄酮中剂量组(20mg/kg)及菟丝子黄酮高剂量组(40mg/kg)。采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大鼠肢体Ⅱ导联连接于PowerLab16道生理记录仪,采集心电图、左心室内压及动脉压指标。利用羟胺法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活性。并通过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 实验结果: (1)心电图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率变化百分率降低(p<0.01),ST段偏移值加大(p<0.05);与模型组比较,菟丝子黄酮组低中高剂量组均可降低心肌缺血大鼠心率变化百分率(p<0.05或p<0.01),且使大鼠ST段偏移值降低(p<0.05)。 (2)心室内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室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LVSP)、左室收缩指数(contraction index, CI)及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的变化百分率均降低(p<0.01),左室舒张末期压(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pressure, LVEDP)与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的变化百分率升高(p<0.01);对比模型组,药物低中高浓度组可在静脉给药后不同程度的升高 LVSP、+dp/dtmax及 CI的变化百分率(p<0.05或p<0.01),同时降低LVEDP与-dp/dtmax变化百分率(p<0.05或p<0.01)。 (3)动脉压:相较于对照组,模型组大鼠注射ISO2min后,动脉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SP)与动脉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 DP)变化百分率均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药物低中高浓度组可使大鼠SP与DP变化百分率降低(p<0.05或p<0.01)。 (4)抗氧化指标:对比对照组,模型组大鼠血清中SOD与GSH-Px活性降低(p<0.001)。菟丝子黄酮组可显著提升SOD与GSH-Px的活性(p<0.01或p<0.001)。 (5)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病理损伤明显,细胞明显肿胀、变形,部分细胞断裂、溶解。炎症区域内淋巴细胞较对照组增多。菟丝子黄酮高剂量组心肌细胞肿胀程度及扭曲度较模型组而言明显减轻,对心肌组织的改善作用明显。 结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发现,菟丝子黄酮药物组可减慢由皮下注射ISO诱导的心肌缺血大鼠的心率,使ST段偏移值降低;升高左心室内压中的LVSP、+dp/dtmax及CI,同时降低LVEDP与-dp/dtmax,并降低动脉压,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升缺血大鼠血清中SOD与GSH-Px活性,使心肌抗氧化性增强;菟丝子黄酮高剂量组对由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组织病理性损伤改善程度较高。提示菟丝子黄酮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