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
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以明显的社会和沟通技能缺陷及刻板的兴趣和行为模式为特征的,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随着科学的发展,脑影像技术特别是功能性脑成像及脑功能影像数据分析方法的发展,为探索孤独症患者的脑血流、功能及代谢活动情况开辟了新的途径。局部脑血流(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显像既能反映局部脑血流量又能反映局部神经细胞功能。由于儿童孤独症为神经功能发育性疾病,通过脑rCBF显像探测孤独症患儿rCBF变化,可推断相应脑区域神经功能变化。统计参数图(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分析法较传统的ROI分析法客观、重复性好,不受分析人员的主观影响,它不是在图像最后显示时对脑功能图像进行处理,而是直接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外培养神经细胞,建立缺血缺氧模型(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检测细胞锝—99m标记的半胱氨酸(99mTC—ECD)的摄取变化为rCBF显像评价神经细胞功能提供实验依据;应用SPM软件分析儿童孤独症rCBF图像评价孤独症患儿脑功能变化。
材料与方法:
1.由中山大学北校区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出生2d的SD乳鼠,按照参考文献Brewer GJ和Xie CS提供的方法作了修改进行体外神经细胞培养,采用Na2S2O4加低糖构建的低氧低糖模型,利用γ—计数仪检测神经细胞99mTc—ECD摄取变化情况。分析神经细胞99mTc—ECD摄取量与放射性剂量的关系,以及神经细胞功能受损与99mTc—ECD摄取量的关系,为rCBF显像评价神经细胞功能提供实验依据。神经细胞99mTc—ECD摄取量与放射性剂量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统计分析,缺氧缺血组和正常组神经细胞99mTc—ECD摄取计数率均数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收集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行为发育中心就诊,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2-Ⅳ)儿童孤独症的诊断标准的孤独症患儿23例,对照组选自同期门诊无器质性和功能性神经疾病的患儿10例。应用双探头SPE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仪器进行rCBF显像,图像重建处理后,转换为Dicom3.0标准图像,然后在基于MATLAB6.5环境运行SPM进行图像标准化、统计分析和显著性评估,评价孤独症患者脑神经功能变化特点。
结果:
1、倒置相差显微镜证实神经元生长良好,胞体形态多样,突起逐日增多,连成网。尼氏体染色可见神经细胞胞质呈淡蓝色,胞质内见多个颗粒状的尼氏体颗粒,呈深蓝色。
2、神经细胞99mTc—ECD摄取量与所加99mTc—ECD放射性剂量成正比(r=0.94,P<0.001),未发现饱和现象。与正常神经细胞比较,缺氧缺血神经细胞99mTc—ECD摄取量明显降低,其摄取99mTc—ECD平均计数率分别为3.18×104±5349VS2.14×104±2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23例儿童孤独症患者男20例,女3例,中位年龄4岁(2-11岁),男女之比为20:3。其临床症状集中表现为语言障碍(78.3%)、交流障碍(82.6%)和行为障碍(73.9%),其次表现为有特殊爱好(43.5%)、注意力不集中(13.0%)、对视回避(21.7%)、记忆力好(13.0%)等。
4、23例孤独症患儿rCBF图像视觉分析结果显示,孤独症患儿大多数存在海马(52%)、额叶下回(34.8%)rCBF降低,部分患儿存在额叶上回(21.7%)、颞叶下回(26.1%) rCBF降低,极少部分患儿存在颞叶中回(4.3%)、顶枕交界区(4.3%) rCBF降低。
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rCBF显像的SPM分析结果显示,孤独症患者左侧颞叶、左侧额叶、右侧颞叶(上回、缘上回)、小脑后叶和右侧桥脑血流灌注明显降低(P<0.01),而右侧额叶、左侧小脑前叶脑血流灌注明显升高(P<0.001),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神经细胞99mTc—ECD摄取量与细胞外的剂量呈正相关。缺氧缺血神经细胞比正常神经细胞摄取99mTc—ECD能力明显降低,与神经细胞功能呈负相关。
2、SPM分析显示孤独症患儿存在额叶,颞叶及小脑神经功能降低,而右额叶与左小脑神经功能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