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艾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目的:评价艾灸对KOA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名KOA患者,按1:1:1的比例随机分针刺组、电针组和艾灸组,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观察三组患者NRS评分、WOMAC评分、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浓度,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治疗后,针刺组、电针组和艾灸组有效率分别是39.29%、60.71%和78.57%,艾灸疗效最佳。2.治疗后,各组NRS评分、WOMAC各项评分均降低;其下降幅度,艾灸组大于电针组,电针组大于针刺组。3.治疗后,各组患者IL-1β和TNF-α浓度均降低;其下降幅度,艾灸组大于电针组,电针组大于针刺组。小结:艾灸具有改善疼痛、僵硬和关节功能作用,有效率达78.57%,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TNF-α和IL-β含量有关。第二部分艾灸对膝骨关节炎大鼠关节软骨的影响目的:观察艾灸对碘乙酸钠诱导的KOA大鼠软骨损伤的保护作用,探究经络“外络于肢节”的科学道理。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和双氯芬酸钠组,将正常组以外的大鼠采用碘乙酸钠诱导法复制KOA模型。模型组不干预,艾灸组采用艾灸治疗,双氯芬酸钠组口服双氯芬钠治疗。治疗4周后,大体观察大鼠软骨形态学变化;采用HE染色和番红染色观察大鼠软骨病理学变化,并进行Mankin’s评分;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软骨组织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和TNF-α的浓度。结果:1.大体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局部缺损最严重;艾灸组和双氯芬酸钠组损伤减轻。2.HE染色和番红染色显示,模型组软骨结构的破坏、细胞死亡和蛋白多糖大丢失较重,Mankin’s评分较高,而艾灸组和双氯芬酸钠组损伤较轻且Mankin’s评分降低,艾灸组与双氯芬酸钠组Mankin’s评分相当。3.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表达高于正常组;艾灸组和双氯芬酸钠组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降低,Western Blot结果与ELISA结果一致。小结:艾灸对KOA大鼠软骨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局部和系统炎症有关。第三部分艾灸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目的:研究艾灸对碘乙酸钠诱导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进一步探究经络“内属于脏腑”的科学内涵。方法:实验方法同上一部分,收集大鼠新鲜粪便,采用细菌16S r DNA法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及生物学分析。结果:1.OTU分析中,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和双氯芬酸钠组的OTU数目分别为468、509、517和452。2.物种注释及分类学分析中,在门水平和属水平的分析,模型组有益菌乳酸菌降低,艾灸组有益菌增高,双氯芬酸钠组有益菌增高的同时有害菌也增加。3.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分析中,模型组和双氯芬酸钠组多样性下降,艾灸组多样性增加.艾灸组与正常组具有更近的相似性。4.组间样品LEf Se分析中,模型组的优势菌属是普雷沃菌属和考拉杆菌属,艾灸组的优势菌属是布劳特氏菌;双氯芬酸钠组的为肠球菌和志贺菌。5.Bug Base功能预测分析中,艾灸组提高了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比值,降低了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及潜在致病性。小结:艾灸增加了KOA大鼠肠道菌群中多样性和有益菌丰度,降低致有害菌的丰度。结论:1.在临床研究中,艾灸组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僵硬、关节功能等各方面,有效率达78.57%,为艾灸作用于经络发挥治疗作用提供了临床依据。2.艾灸对碘乙酸钠诱导KOA大鼠关节软骨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局部和系统性炎症有关,为经络“外络于肢节”,提供一定的实验参数。3.艾灸的治疗作用可能与调节肠道中肠道菌群的结构、多样性和功能有关,为经络“内属于脏腑”,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综上所述:艾灸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并通过经络与体表肢节的联系作用于局部,发挥软骨保护作用;同时通过与脏腑的联系而作用于胃肠,以调解肠道菌群的稳态,丰富了“经络脏腑”理论,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