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寒地区高校体育馆具有高利用率和高能耗的背景,随着高校体育馆服务群体的扩大与赛事承载力的提升,能耗矛盾日益突出,促进了以性能为导向的设计研究需求。相比于普通社会体育馆,高校体育馆在场馆丰富性、集约性和灵活性层面有更高标准的要求,空间模式更为复杂,不同的空间类型对应差异化的室内物理性能需求。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以空间布局组织调度实现高校体育馆被动化节能的方法,使能耗调控回归建筑空间设计本体。首先,对严寒地区高校体育馆空间布局的理论基础进行解析,提出基于动态能耗计算的设计评估方法,对严寒地区气候环境开展量化分析。结合纵向历史对比、横向国内外对比,明确高校体育馆的运营定位与空间模式,并通过足量实例调查对理论研究进行辅证。在此基础上,对高校体育馆的空间构成要素进行拆分,研究比赛、训练、观众、辅助四类空间的体育工艺要求,完成实验模型建构之前的理论筹备工作。其次,结合理论解析基础,明确实验目的与流程,设定变量与评价指标,选取Rhino+Grasshopper作为建模平台,选取Ladybug+Honeybee作为能耗模拟平台。将模拟实验分为递进式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总体分区组织模拟实验,针对场馆选型和赛训空间分区关系进行研究;第二阶段为具体空间布局模拟实验,针对训练空间和观众空间的内部组织研究。两个模拟阶段之间具有延续性,确保模型建构和设计研究同步深化。最后,基于Design Explorer平台对实验数据进行可视化的比对分析,基于SPSS软件计算体育馆能耗与空间位置的回归方程,创新提出“能耗等势线”的空间布局研究思路。将分析获得的普适性布局节能规律与实际设计案例相结合,从场馆选型、赛训分区两个层面提出严寒地区高校体育馆的总体布局设计策略,从观众空间、训练空间、入口空间、过渡空间四个角度提出具体布局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