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国外已经拥有了上百年的历史传统,至今共有30多届世园会成功举办,其影响力之大已然成为人文经济范畴的“奥林匹克”盛会。这些大型活动不但为其所举办的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更是对于城市形象的塑造与提升、开拓投资的新路径、增加国际效应、推动产业提升、增强城市的内需等方面都有特殊的功效与价值,也进一步完善了举办活动城市的建设体系。与此同时,政府为活动举办而投资兴建的各种园馆也在很多城市安家落地。然而政府为此投资兴建的大型场馆以及配套的公共设施,在展会闭幕后的后续运营规划上存在着诸多问题,许多展会时规模巨大热闹非凡的场馆在活动闭幕后却门可罗雀,难以避免荒废的厄运。如何才能够合理的利用与规划大型活动闭幕后园馆的维护与运营,让其在长远的城市建设中能够有所价值体现,而并不是作为活动开展时的临时用地以及不让其沦为活动结束后的“城市垃圾”,需要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对其进行详实的分析与论证。适逢2014青岛世园会召开期间,怎样避免其“繁荣后迅速衰落”,如何妥善解决“后世园时期”存在的问题,本课题正是基于对大型场馆后续运营与维护问题的关注,以身边的案例为依托,以公共物品理论为基础,探索此并没有引起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论文首先通过对于国内已有的传统会后利用模式进行分析研究,采取案例分析法,对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以及西安世园会三个案例进行比对,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以及书籍资料的归纳整理,进而总结出国内大型活动闭幕后场馆后续运营传统模式所带来的启示和存在的弊端。分析了三种传统模式在青岛世园会中的应用,得出青岛世园会的会后发展应当注重各方面利益的均衡发展,提出了大型展会会后利用的多元化发展模式,结合公共物品的供给理论与政府服务外包理论,对场馆的会后利用如何注重公益性与营利性等多方利益的平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进一步地,为多元化发展模式在未来大型展会会后场馆利用方式上的应用做雷了学术探讨。政府在重大投资项目闭幕后,兴建的公共设施维护与运营应当采取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来保证政府投资的科学与可持续以及所建园、馆的物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