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惊人,国家建设取得的成效显著,举世瞩目,但区域间的发展却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随着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我国小城镇的发展如火如荼,在人口、规模、经济及产业的数量与质量上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由于发展模式等各方面原因,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同时,应对环境污染的基础设施建设未能跟上经济的发展,并且存在地域间规模、数量及技术选择上的严重失衡,在东西部地区尤为明显。针对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加快小城镇尤其西部地区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缩小东西部区域间社会经济发展差距及环境质量差异,对于促进我国区域间平衡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通过对东西部环境基础设施现状及发展特征的比较,结合东西部自然地理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得出两者间环境基础设施差异的内因所在并进行技术的选择与匹配,进而提出合理建议,为我国目前及今后一定时期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相关技术依据。论文首先针对我国小城镇发展的成就及特征,得出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是实现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但考虑当前的实际情况,通过环境基础设施进行末端治理还仍将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东部、西部作为我国目前发展差异较大、对比鲜明的区域,其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和差异性,体现了我国当前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特点。对东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差异进行空间上的对比易于找出影响因素所在。论文采用东、西部地区的整体统计资料与数据,选取自然地理环境、人口素质及受教育程度、技术力量与管理水平以及其它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对东西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自然与社会背景及发展格局进行细致的分析以及数量上直观的对比,得出东部地区各方面均领先于西部地区。论文指出各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结果导致了东西部在建设能力上的差异并对建设能力进行了对比,从而提出在技术的选择与相关政策的制定上都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东部地区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方面的优势明显,其建设水平、运营和管理体制均较为先进、完善,对西部地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对东西部部分省市小城镇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东西部小城镇给水厂、污水处理厂以及垃圾处理厂(场)在工艺技术、处理效果、运行管理等方面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与对比,并且论证了东部环境基础设施所采用的技术在西部小城镇的适用性,为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进行技术的选择与匹配。论文最后研究了我国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引入灰色关联度的概念分析两者之间的趋同性,并得出环境基础设施各项目之间建设的完善程度不同,重视程度各异,建设存在先后顺序。通过综合的对比分析,从技术选择与支持、政府的管理与监督以及市场化建设与融资等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论文对东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现状的分析,对各自不同的自然社会发展背景的对比结论为今后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依据;总结出不同地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特点并进行的技术选择与匹配工作、提出的合理政策建议,对于构建能够支撑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适用技术体系以及宏观政策体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