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亲性共聚物可以在选择性溶剂中通过疏水段和亲水段相互作用,自组装成为具有疏水性内核和亲水性外壳的胶束结构。随着高分子科学的发展进步,超支化聚合物成为了高分子学科的重要分支,在制备新型载药体系上的显著优势受到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为深入探讨超支化高分子胶束的载药和药物释放特性,本文以一种多羟基封端的超支化聚(胺-酯)HPAE-OHs作为引发中心及亲水段,通过接枝共聚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两亲性接枝共聚物HPAE-PLA m:n;此外,又将HPAE-PLA m:n与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DPPE)反应合成了另一种超支化聚合物HPAE-PLA-PE,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谱(1H NMR、13CNMR和31P NMR)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和组成。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各种亲疏水段比例不同的共聚物均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值;动态光散射(DLS)和电子显微镜(EM)结果表明,胶束呈现经典的球形形态,在14天内可以保持粒径分布不变,说明共聚物胶束具有较强的热力学稳定性。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表明,与原有材料相比,内核和外壳共同作用使胶束更具立构稳定性,而药物对于胶束的热稳定性并没有影响。降解实验表明,在超支化聚合物多通道作用下,共聚物与PLA均聚物相比,降解速度更快。为了解共聚物与药物包合作用的规律和机理,以牛血清蛋白(BSA)和阿霉素(DOX)两种药物作为模型,用纳米沉淀法和乳化-固化法,制备了包载药物的共聚物载药胶束。利用紫外光谱,研究了包载条件对药物包封率(EE)和粒径的影响,测定了药物的体外释放行为并研究了动力学机理。采用圆二色光谱(CD)、荧光光谱和凝胶渗透电泳(SDS-PAGE)研究了载药胶束、包载方法和释放过程对于BSA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因素对于BSA并没有破坏性。采用二甲基噻锉蓝染色法(MTT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研究了胶束化DOX的细胞毒性和细胞内吞机制。结果表明与F-DOX相比,M-DOX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更强,更易于在肿瘤细胞中累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