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庄遗址后李文化石制品的初步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id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月庄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月庄村东,此遗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其后共进行了三次发掘(据目前情况分析,张官遗址与月庄遗址文化内涵十分相近,应为同一遗址。因而本文中统一称为月庄遗址)。本论文采用的资料主要是第三次发掘所获。 此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遗迹、遗物,其中石制品也比较丰富,但大部分标本保存状况较差,几乎没有完整器物。这就为我们进行形制分析带来了很大困难。本文在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尝试着对这批石制品进行了初步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除了采用较传统的类型学方法和文化因素分析法以外,还采用了微痕分析法和残留物分析法。 本文在对资料分类、整理的基础上,把月庄遗址与同一文化内其他遗址及同时代其他文化进行了广泛的比较,基本上明确了月庄遗址的相对年代,Ⅰ区应该处于后李文化的晚期阶段,而Ⅱ区年代更晚,有可能已进入北辛文化时期。关于月庄遗址早期石制品的总体特性,应该是以本地的后李文化因素占绝对优势,比如其出土了后李文化特有的石支脚,无足磨盘的比例较高等,对于其中少量的有足磨盘,通过考察其在遗址内部的发展序列,并与后李文化其他的早期遗址进行比较,但未能发现其本地起源的线索,那么最大的可能应该是受到了其西部“有足磨盘文化圈”的影响。总体来说,月庄遗址的创造者还应该是后李人,只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与西部的裴李岗文化发生了文化交流,才呈现出目前的文化特征。在石制品的制作和加工方面,我们认识到月庄遗址先民加工石制品的流程。对石制品的使用则充分反映出人类对于环境的能动适应,磨盘非常高的双面使用比例显示了当时磨盘的珍贵程度及制作难度。因而人们通过双面使用来减少磨盘的消耗。而磨棒的使用则较为随意,这与当地磨棒的石料较丰富是有密切关系的。对于石锛,则是通过微痕分析给出了功用和使用方式的判定,而不仅仅是由形态来臆断其功能。并且通过此次微痕观察,发现了使用痕和磨光痕的区别,这是磨制石器微痕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而我们此次微痕观察的认识具有数据库的意义。至于磨损管理,我们没有发现确定的专用工具,但从理论上来讲,尤其是磨盘肯定存在这个问题。这有待于我们今后的进一步工作来发现和证实。
其他文献
本文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在将西汉列侯细分为三类侯,即功臣侯、王子侯、外戚恩泽侯的基础上,概述了三侯的身份地位和各种权益,包括他们具有的封国、巨大的经济利益、
内容提要在欧洲,十八世纪既是一个转型的世纪,又是一个启蒙的世纪,而作为启蒙知识分子的休谟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始了他的"文明"探索.对于休谟,长期以来,学界中存在着诸
该文用社会分层理论对抗战以前烟台社会各阶层进行了分析,从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角度,展现烟台开埠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现代化进程.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食品添加剂在其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由于其可能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以及已发生的一些由于乱加,过量添加食品添加剂的引发食品安全事件让社会
本文主要利用湖北省档案馆现存关于湖北"两年禁毒,六年禁烟"运动期间的原始档案,研讨"两年禁毒,六年禁烟"时期湖北省政府对于烟毒的禁政行为,笔者希望通过对以湖北地区为代表
商会是在清末民初国家处于弱势的时候产生、发展起来的,以往对它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这一时期.文本利用档案资料,以苏州商会为例,首次对1927至1937年间强势国家与商会的关系作
唐后期五代宋初,佛教信仰几乎成为了敦煌人"一般的知识与信仰"的主体部分,对大部分信众而言,探讨深奥难懂的佛教义理,远不及实践功德活动更能表达他们的虔诚,因此在当时的敦
  中国近代宪政思想的萌发根源于西方先进文明的冲击,而它的发展则与近代中国日益严峻的经济、政治、文化解体和制度性危机密不可分。民初知识分子群体的宪政思想上承清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