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井修井低伤害暂堵凝胶体系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haojuan25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井暂堵液体系的设计思路为“堵得住、解得开”。目前国内外已开发了大量具有不同特性的堵漏剂,如预交联高分子聚合物暂堵剂、自适应广谱屏蔽暂堵剂等均有较好的堵漏效果。本课题是以对暂堵剂的基本配方的研制作为基础,根据不同气井的情况如井温、井深、井身结构、地层压力、地层流体等的差异性,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技术要求,如暂堵剂的类型、成胶性能、破胶方法的选定、破胶时间控制等,通过优选体系的不同组成形成暂堵液体系,并对暂堵液体系进行全面的评价。本文主要是阐述关于研究开发一种适合于长庆区域气井低压修井的暂堵隔离凝胶体系,适用于低压气井常规修井暂堵、气井带压修井环空暂堵作业。第一步,对长庆油田相关区块气井储层物性特征和地层流体性质研究,分别是乌审旗区块和靖边区块。乌审旗区块收集到的14口井的资料,分别统计14口井的生产层段的孔隙度,渗透率,地层水的矿化度,各个井生产层段的地层压力,生产气体中的硫化氢的含量。靖边区块收集到的23口井的资料,分别统计23口井的生产层段的孔隙度,渗透率,地层水的矿化度,各个井生产层段的地层压力,生产气体中的硫化氢的含量。第二步,关于修井暂堵液体系的研制及对所筛选的凝胶体系的增强剂的优选。首先是稠化剂的选择:胍胶稠化剂、纤维素衍生物稠化剂、聚丙烯酰胺稠化剂。通过实验对胍胶凝胶体系、CMC凝胶体系和HPAM凝胶体系这三种凝胶体系进行对比筛选,最终确定选取HPAM凝胶体系。其次是对所确定的凝胶体系增强剂优选:凝胶体系在交联剂的作用下,黏度大幅度提高,但在气井修井作业中,要求一定深度的凝胶胶塞具有一定的强度,能实现挂壁,能有效隔开上层的压井液,很好的封堵气层。在查阅了大量的文献的基础上选择两种材料:玻璃纤维和淀粉。在经过实验对比验证后选择改性淀粉作为凝胶体系的增强剂。除此之外还有增粘剂、除氧剂、黏土稳定剂等的优选。第三步,对修井暂堵液体系的性能评价,如抗温性、承压能力、破胶返排及岩心伤害实验。抗温性要求凝胶体系抗温能力在120℃;承压能力需满足在3—5MPa的压差下性能不变;破胶返排则要求破胶后的凝胶体系的黏度在30mPa.s;储层敏感性伤害实验分为基液和破胶液对储层渗透率的伤害评价。结果表明:除却在高温条件下凝胶体系难以做到1—3天破胶时间可控,对此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外,其余均满足项目所要求的内容。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调节交联体系,能满足成胶时间在2—5小时范围内可控,具有现场泵车可泵注性,粘度不高于100mPa. s。(2)凝胶暂堵剂体系的抗温能力达到120℃以上。(3)100m暂堵凝胶在5-1/2套管内,可承受压差达到3—-5 MPa,暂堵剂不发生脱壁现象。(4)通过调节破胶剂体系,低温条件下(40℃-60℃)能满足破胶时间在1-3天范围内可控;凝胶体系破胶后水化返排性能良好,粘度不高于30mPa. s。(5)破胶完成后,对储层渗透率伤害小于20%,模拟岩心静态渗透率恢复值达到80%以上。
其他文献
中国的戏曲文化是五千年来人们的智慧、思想和精神的浓缩,他以强大的生命力存在于历史的长河中,不曾老去。在历史不断演进的过程中,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现代社会和
对既有的和新建的砌体建筑物的正确分析计算是砌体结构安全的保证。砌体是由块体和砂浆两种材料性能完全不同的材料有规则地砌筑而成,决定了准确分析砌体受力性能的复杂性。
本文阐述了创伤后神经递质和内分泌变化;目前已经完成及未来几年将要完成的有关PTSD药物预防方面的随机对照试验;最后展望有关PTSD药物预防方面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热泵热水机组是热泵技术在供热领域的一个应用,具有较好的节能性和环保性。随着供暖、化工、电镀等领域对高温热水的需求增加、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高温热
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高职教育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我国高职人才培养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构建完善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务之急。从七个方面论述了构建
目的系统评价急性应激障碍(ASD)与创伤应激障碍(PTSD)的关系,ASD对发生PDST的预测作用。简述DSM-5中ASD和PTSD的变动。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超星Medalink、Medli
本文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并购整合期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这些风险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玻璃体积血是眼科的常见病症,可导致许多并发症,严重损害视功能。药物对促进积血吸收有一定疗效,其作用机制主要是:(1) 促进积血纤维蛋白溶解;(2) 促进红细胞溶解;(3) 增强巨
金属三片罐作为食品包装时,其涂层中多种化学污染物如三聚氰胺(MEL)和双酚类物质(BPA、BADGE、BFDGE)会向食品中发生迁移,由此对人体产生潜在危害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