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完善的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现阶段,尽管城市绿地规划被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城市绿地规划理论的缺位却严重制约着城市绿地规划的科学性和城市绿地建设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有效性。我国城市人口密度大,土地空间有限,如何通过合理的空间配置让面积有限的城市绿地发挥更大的人居环境功能,是摆在我国城市规划界与城市决策者面前的棘手难题。
本文的研究目标就是基于景观生态学,创建一种城市绿地评价与规划的新模式,景观生态学的学科特征与研究领域决定了它可以成为城市绿地评价与规划的指导理论。
本研究的第一步是解决城市绿地规划的核心理论问题:城市绿地空间配置如何影响其人居环境功能。采用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来研究这一问题。首先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将城市绿地的人居环境功能分解为大气净化、气候调节等多项服务功能,然后把每项服务功能分解为生态过程,最后以景观生态学中的格局决定过程理论为指导,分析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即城市绿地空间配置)如何影响每个生态过程。这样以来,也就清楚了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如何制约每项服务功能,如何制约人居环境功能。
接下来,本研究创立了而向服务功能的城市绿地景观评价与规划模式。这一
模式以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对其服务功能的制约作用为基本理论,以生态系统综合评价和景观生态规划相关理论为指导,以整体提升城市绿地的服务功能为目标,以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为评价与规划的对象。这一模式由确定城市绿地景观服务功能提升的优先顺序、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对单项服务功能的适宜性评价、面向服务功能的城市绿地景观规划三个步骤组成。 最后,将这一评价与规划模式应用于南京主城区,进行了实例研究。根据南京主城区人居环境现状,考虑到各项绿地服务功能的性质,认为南京主城区需优先提升夏季热岛缓解服务功能、灾害避难服务功能、休闲游憩功能,同时兼顾大气净化服务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的提升。南京主城区绿地景观对单项服务功能的适应性评价结果为:南京主城区绿地景观的夏季热岛缓解服务功能不佳;大气净化服务功能一般;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受到绿地廊道过窄的制约;城市公园服务盲区大,景观可达性不高。根据绿地服务功能提升的生态需求,同时考虑到经济与文化两个约束条件,南京主城区应采用混合式绿色网络的布局形式。它以绿径为框架、以楔形绿地和点状绿地为补充,既有利于绿地服务功能的提升,又具有土地容易获得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