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泽贤治作为童话作家、诗人、农学者、佛教信徒,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在其短短37年的人生旅程中,文学创作持续了20余年之久,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宫泽贤治生前其作家身份并不为文坛所认可,发表的作品仅有诗集《春和修罗》、童话集《要求多的料理店》两本单行本及36篇诗和10篇童话,且大多登载于影响力偏弱的地方性刊物上。但是,在宫泽贤治死后,其作品迅速引起文坛的广泛关注,其作品价值亦被重新认识。宫泽贤治全集多次出版,且关于其本人及作品的研究每年都在增加,只研究专著就达数百册。宫泽贤治的作品中,制成唱片、幻灯片和连环画剧的也为数不少。时至今日,宫泽贤治热仍处于持续升温的状态中。显然,他已经成为一个拥有众多读者的人气作家。拙稿所要论述的是宫泽贤治所创作的文学作品《那目土个山的熊》。主人公小十郎是那目土个山捕熊的好手。他没有田地、树木之类的生产资料,只能以捕熊、卖熊胆和熊皮维持生计。可是,小十郎和熊并不互相怨恨,甚至可以说是互相喜欢。小十郎偶遇一对熊母子,为了不破坏他们之间和乐融融的氛围而选择了静静地离开。小十郎要射杀熊的时候,熊请求小十郎给他两年的时间并得到应允。两年后,熊没有辜负小十郎的信任,按照约定自杀在小十郎家门前,小十郎不禁躬腰叩拜。但是小十郎却受到杂货店老板的剥削,他为了养活七个家人,即便知道出价很低,也只能以低价卖出熊胆和熊皮。最后,熊杀死了小十郎后围成一圈为他的死而祈祷。至此全文画上了句号。该作品创作于1927年,在宫泽贤治去世后发表,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以往有关《那目土个山的熊》的研究所涉及的层面极其广泛,然而其中更多的是关乎宫泽贤治的“生物应有的存在方式”这一主张的思索,而针对作品中所包含的“作家的生命思想”所做的研究却略显不足。拙论从《那目土个山的熊》所蕴含的作者对生命的思索出发,分析其对生命的认识、因果宿命的羁绊以及在承认这种羁绊的基础上对理想状态的追求等问题,进而阐明宫泽贤治生命思想的本质。众所周知,宫泽贤治的作品中贯穿着对所有生物的宗教式的爱,《那目土个山的熊》恰恰就是这样一篇作品。宫泽贤治主张平等地爱世间的万事万物,并把这种思想寄托于小十郎和熊。但是,诚如丹庆英五郎所言:带着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两者,相遇之后不得不互相杀害以维持自己的生命,只能说这是一种因果性的、宿命性的悲剧。因果和宿命是与生俱来的,并非人力所能改变。可是,就像宫泽贤治不安于自己的命运和农民一起努力所象征的那样,小十郎和熊在承认因果、宿命的基础上,不懈的追求着一种相对理想的生活方式。他们在互相杀戮的同时,也在努力的让对方生存下去。放弃自己的利益来成全对方的利益,这就是所谓的“利他”思想。宫泽贤治相信,只要怀有这样一种利他的思想,即使无法改变宿命,也能达到相对理想的状态。其中,宫泽贤治执着于“生”。对宫泽贤治而言,这种“生”不是个人的“生”,而是大多数人的“生”、全世界的“生”。为了实现这种“生”,宫泽贤治一生都在尽力地追求。探究宫泽贤治生命思想的形成原因,我们可以列举以下三点。第一,宫泽贤治把动物、植物当成人一样去爱,把世间万物当成自己的兄弟一样看待,这种思想的养成与其从小就喜欢亲近大自然密不可分。第二,宫泽贤治生于佛教气息浓郁的家庭,受佛教思想影响,他拥有一颗佛心,一颗平等的爱万物之心。当然,作为佛教基本观点的因果宿命思想也在他的思想意识中扎了根。第三,对宫泽贤治影响最大的是他一生所笃信的《法华经》。《法华经》堪称宫泽贤治思想的灵魂,以《那目土个山的熊》为代表,借重于《法华经》思想的宫泽贤治童话不胜枚举。《法华经》教给宫泽贤治的不仅是佛教的世界观,作为日莲宗特征的“利他思想”也让宫泽贤治深受感动。基于此,宫泽贤治以全世界的幸福为己任,始终都在尽其所能不懈努力。除宫泽贤治的生命思想外,《那目土个山的熊》中还包含着很多值得探究的问题。比如,小十郎被杂货店的老板剥削的问题。宫泽贤治用狐拳来说明熊、小十郎和店老板之间的关系。可是,让店老板住在城镇里、使他逃出狐拳这一惩罚的不是别人,正是宫泽贤治。为什么宫泽贤治讨厌店老板,却又让他逃脱了惩罚?这大概与宫泽贤治思想的局限性有关吧。因为篇幅的关系,拙论不做详细探究,而将此作为今后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