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组织工程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对病损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修复与重建进行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骨组织工程是一个主要分支。骨髓基质细胞因为具备来源丰富、损伤小、取材方便以及易于体外扩增等优势,成为近年来组织工程骨研究中国内外学者首选的种子细胞。陶瓷化骨具有天然的骨小梁结构、易于传导成骨,避免了人工合成材料的孔隙率和孔径大小及交通等方面的制作难题,而且具有可降解、无免疫原性、来源丰富、制备简单、经济成本低等优点,是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本实验采用陶瓷化骨作为支架材料,骨髓基质细胞为种子细胞,利用rhBMP-2和TGF-β骨形成促进作用,构建一种新型的骨组织工程修复方法。 第一部分:CBB/MSCs修复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首先进行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分离、体外培养及使用矿化液(10-8M地塞米松、0.01 mol/L β-甘油磷酸钠、50mg/L维生素C)诱导,然后应用细胞计数、MTT检测、ALP检测、免疫组织化学、Von Kossa等方法观察MSC在矿化液作用下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发现5天时已经有一部分骨髓基质细胞转化为成骨细胞,诱导20天后可见矿化结节。其次观察复合方式对骨髓基质细胞(MSC)的贴附、增殖、分化的影响。将诱导后的MSCs与CBB复合。体外培养,观察其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能力的影响。应用扫描电镜、ALP、免 第四军医人学博卜学位论文疫组化等方法观察,证明MSCs在CBB上能够很好的贴附、伸展和繁殖。将矿化诱导后的MSCs接种在CBB上,植于裸鼠及自体大鼠皮下,观察thBMP一2和TGF一p等生长因子对MSCs成骨能力的影响,通过HE、改良Mallory’s三色法、图像分析观察骨形成情况。结果表明CBB复合MSCs在自体皮下能够形成编织骨、板层骨等组织,thBMP一2和TGF一p具有协同作用,促进骨基质形成。其次进行大鼠下领骨缺损的修复。通过HE、改良Mallory’s三色法、图像分析观察新骨形成情况。2周后缺损处的支架材料周围有新骨形成,缺损处与支架材料呈骨性连接。本实验证明: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可以经过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骨组织工程,其与陶瓷化骨复合后移植成骨明显,具有良好的骨组织工程应用前景。 第几部分:CBB/MSCs修复领骨缺损后牙齿移动研究 在组织工程骨修复领骨缺损ZW、4W和SW后,在大鼠下颇第一磨牙和切牙间安装正畸矫治器,加力近中移动第一磨牙。然后对移动牙齿牙周组织改建进行观察,并与正常牙周组织对比,以了解组织工程骨修复领骨缺损后对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对牙齿移动速度的研究表明,牙齿在缺损修复区的移动速度要快于正常组织。对缺损修复区牙齿移动完成后牙根吸收和牙槽骨高度变化的研究表明,牙根吸收值和牙槽骨高度丧失比对照组要小。证明组织工程骨修复缺损不会对牙齿移动产生不良影响。进一步对牙齿牙周组织改建进行研究发现,缺损修复区牙齿移动的牙周组织改建规律与正常组织相同。但前者破骨细胞数量较多,骨陷窝数量和面积也较大,BMP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较强。提示骨缺损修复区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活跃,有利于正畸牙齿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