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体字是雕版印刷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它起于宋,兴于明,是中国汉字体系中第一款印刷专用字体,其兴起被视为汉字字体演变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已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款字体。宋体字简练、概括、程式化的字体特征,极大得提高了书籍刻写的效率,满足了社会对书籍的需求,使书籍真正从菁英走向大众。本文从设计学的角度,通过对这两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因素的全面研究,结合书法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字学、出版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力图得出清晰、客观、全面的宋体字发展脉络。总的来说,本文希望将宋体字置入社会发展的大语境之中,对它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在理论层面上把握汉字字体设计发展的演变规律,对汉字字体设计实践工作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文章首先由宋体字“同体异名”的现象引出全文。宋体字萌芽于宋代,定型于明代,这使它有两个不同的名字:在中国大陆地区被称做“宋体”,而在日本、香港、台湾等地区被称做“明体”。事实上,宋代和明代是宋体字发展的两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宋代开始,由于政府重视文化教育,社会对印刷品的需求量大增,雕版印刷技术被广泛使用。书籍不再是贵族阶层的专属物品,而是逐渐向“亲民化”“商品化”转移,民间印刷空前活跃,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这为宋体字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同时,前代的技术积累和字型准备,这些都成为了宋体字萌芽的土壤。到了明代,政治制度成为了影响宋体字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明朝统治者对文化控制的一步步放松,使宋体字在明代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再加上明末新潮思想的鼓吹和尚“奇”风气的影响,宋体字最终定型并进入黄金发展期。随着第一款印刷专用字体的成熟,中国汉字字体也正式进入了“印刷时代”。总而言之,宋体字是实用美学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大众、实用、经济、高效是宋体字的独有标签,其演变发展历程实际是菁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转变过程。大众的强烈需求是原动力,政策的引导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助推力。尽管宋体字诞生初期备受争议与轻视,但因符合社会近代化发展趋势,仍然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并最终成为印刷主流字体,对后代印刷字体的发展影响深远。宋体字以其无可比拟的普适应,成为中国汉字字体体系中的一块璀璨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