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臀肌挛缩患者常速行走时的步态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以期对臀肌挛缩症的步态特点进行准确的描述,并对其所实施的小刀口微创治疗技术应用进行客观的分析与描述,为临床治疗与康复实施提供客观数据。研究方法:选取由上海杨浦老年医院提供的臀肌挛缩症患者8名,利用VICON红外高速摄影系统分别对其静态、常速行走进行测试,应用Workstation分析软件、Visual3D软件分别对受试者步态的时间指标和空间指标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最终数据结果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显著性水平P<0.05,非常显著性水平为P<0.01)结果:1)臀肌挛缩患者术前术后各个阶段的步速以及步态周期没有统计学差异。重心重心在上下起伏方面术前同术后各阶段以及术后各阶段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前同术后一个月、术后二个月相比有非常明显统计学差异,同术后三个月、术后半年没有统计学差异。2)髋膝踝三关节角度术前与术后各个恢复阶段相比较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1)臀肌挛缩患者术前、术后行走时的步态周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在恢复阶段有减小趋势。2)臀肌挛缩患者术后重心左右晃动有所减小,上下起伏有所增加。3)患者行走大腿外展、外旋过大,髋关节屈曲角度受限。术后情况有所好转,髋关节屈曲角度、内收、内旋角度值有所增加,外展外旋角度有所减小4)患者术后膝关节支撑期的缓冲幅度有所减小,缓冲最大值、最小值都有所减小。膝关节屈曲角度有所增加。膝关节外旋角度减小,同时内旋角度值增加。患者的“外八字”有效缓解。5)术后踝关节背伸角度值有所增加。踝关节内外翻角度幅度明显减小,外翻角度明显减小,内翻角度值也有所减小。6)患者术后的恢复阶段髋关节内收、内旋以及膝关节屈曲角度、内旋角度增加,患者“罗圈腿”、“八字步”步态特征的有效缓解。但是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方面还需多加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