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毕淑敏文学作品的伦理叙事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bb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毕淑敏是一位有着独特人生经历的作家。通过她的文学作品,我们不仅可以听到阿里高原上呼啸的山风,看到昆仑山上层层叠叠的白雪,体会戍边军人不惧困苦、无私奉献的精神,而且还能跟随毕淑敏走进临终关怀医院,走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在生活的缝隙中,感受生命的美好。毕淑敏一直坚持讲自己经历过的故事,她没有为了吸引读者而追求作品内容上的怪诞离奇,也没有为跟随潮流刻意变换形式技巧,而是在娓娓道来中,希望能够给人以生活的启迪与教导。这种对生活的关注,对生命的关怀,使毕淑敏的作品被人们广泛称道。本文试图以毕淑敏的小说与散文为研究对象,结合其人生经历,从生命伦理、社会家庭伦理、自然伦理三个方向出发,展开对毕淑敏作品的整体考察,发掘其作品的伦理叙事特点,展现作家的人文情怀以及对生命的浓浓爱意。  第一章是分析毕淑敏作品中体现出的生命伦理。这一章从死亡与生命、尊严与生命以及精神与生命三个纬度展开论述,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发掘毕淑敏独到的死亡观,体现其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和期望实现生命圆融的愿望。  第二章研究毕淑敏文学作品中的社会与家庭伦理。这一章笔者通过分析毕淑敏作品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现毕淑敏对现如今不良社会现象的担忧,并为人们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是重新唤起人与人之间的爱,体现出毕淑敏强烈的责任感以及拯救情怀。  第三章是探究毕淑敏作品中的生态伦理。从生态危机的探源、“天人合一”的自觉选择和对神奇自然的爱意呈现这三个角度,展现毕淑敏对自然的关爱以及对生态问题的思考,揭示出毕淑敏的生态思想。  本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运用文艺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知识展开文本分析,实现对毕淑敏思想的整体关照,发掘其思想对当代构建社会价值观念的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空间同时间一样,“别人不问我很清楚,别人一问我反茫然”1(奥古斯丁语),但是对空间的感知却是人所共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空间的感知经历了一个从封闭到开放的纠葛过程
隧道穿越高含水率黄土地层极易引发掌子面涌泥失稳、支护沉降变形大等风险,施工掘进难度大,进度极为缓慢.为解决高速铁路隧道穿越富水黄土地层时出现的各种病害,依托在建宝兰
<正>1图表内的英文部分第一行、第一列属标识类的内容添加英文。例如:表1玉米子粒灌浆至成熟期间的气温和日照时数Table 1 Temperature and sunshine conditions during ma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