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基督教视角分析《八月之光》和《押沙龙,押沙龙!》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yy001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曾为他赢得了194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小说奖这两个文学界最高的奖励。他的作品受到了文学界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福克纳作品中复杂多变的现代派文学技巧令许多读者在阅读他的作品时感觉到生涩难懂。然而将他的作品置于美国南方文化背景,特别是放在南方基督教文化传统中来解读时,他的作品中所包含的深意便能够凸显。《八月之光》和《押沙龙,押沙龙!》是作者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本文将主要从基督教教对福克纳的影响,基督教对这两部小说的内容和主题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揭示福克纳利用作品中基督教元素的描写来更好的表现其作品的主题。首先本文揭示美国基督教及家庭环境对福克纳运用宗教元素创造作品的影响,并通过福克纳本人对宗教的理解来分析他在作品中是如何对基督教元素进行运用的。其次,本文对基督教元素在《八月之光》和《押沙龙,押沙龙!》这两部小说内容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在这两部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人物,很大部分是与基督教相关联的。最后,文章从主题及思想方面论述基督教对这两部小说的影响。传统的基督教思想惩恶扬善在文章中得以表现,此外,威廉·福克纳还结合南方特殊的历史背景来强调了人类更应该运用自己的自由意志来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一宗教主题。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这些基督教元素的含义对于解读福克纳的品非常重要。威廉·福克纳在他的作品中借用了大量的基督教的叙事结构、语言、人物典故以及主题等,但决不是简单机械的模仿,而是更好的服务于作品的主题。这些基督教元素的潜在含义能够帮助我们读者更好地了解作者福克纳的写作意图--好的文学作品应该反映出人类内心的挣扎与冲突。
其他文献
翻译中有一种特殊的现象,那就是母语为甲语言的作者用乙语言进行创作,再由该作者或另一位译者将该文本译回甲语言。张振玉汉译林语堂的英文小说《京华烟云》即这样的例子。虽然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观点,保证语篇连贯的重要条件是显性的衔接手段,但是对于诗歌这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其最明显的语篇特征是缺乏显性的衔接手段,其意义难以从构筑诗歌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