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兹拉·庞德是二十世纪西方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不仅是现代派著名诗人、也是著名的评论家和翻译家。作为意象派诗歌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他大力推进现代诗歌的发展。与此同时,他还翻译了以《华夏集》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歌作品,将中国古诗介绍给西方读者,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华夏集》在西方读者中获得成功的同时,也招致了不少来自批评家者和汉学家的诟病。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应当把庞德在《华夏集》里的诗歌看作严格意义上的翻译。本文从翻译规范理论入手,以目的语文化为出发点,从历史和社会两个角度对庞德的中文诗歌翻译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庞德的诗歌创作理论和翻译原则,指出庞德《华夏集》里的诗歌翻译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其次,本文结合图里、切斯特曼所提出的翻译规范分类,从不同角度对庞德的翻译活动进行考察。初级规范和起始规范将庞德的翻译置于历史和社会背景当中研究,操作规范分析了庞德在翻译中操纵文本的现象及原因。最后通过期待规范和职业规范的讨论,将读者的期待视野与翻译人员应当遵循的职业规范纳入考察范围。通过运用翻译规范理论对庞德翻译的研究,本文认为翻译中的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于翻译过程,影响了翻译的最终结果。因此,庞德的《华夏集》是各种规范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条件下共同形成的,对旧的规范有所突破,对新规范的创立有所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