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 CCA)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肿瘤,在人类消化道恶性肿瘤总病例中约占2%-3%左右。1840年Durand Fardel首次报道胆管癌,是肝脏和胆道系统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约占肝胆系肿瘤的10%-15%。胆管癌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约为1.2/10万,但近十年内胆管癌发病率趋势呈现为逐年升高,在我国其发病率上升速度是每年递增5%,是上升速度最快的消化道肿瘤。由于胆管癌特殊的解剖位置及其向周围组织、血管、神经浸润的特殊的病理特征,且胆管癌患者缺乏早期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有效的诊断手段,以至于很多病人就诊时多数已处于癌症的中晚期,即已发生微转移、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尽管近年来外科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在胆管癌治疗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其仍是难以达到肿瘤根治的效果。切除率低,对常规放化疗手段不敏感,病死率高是胆管癌目前治疗的现状,世界范围内胆管癌术后患者3年生存率仅为35%至50%,5年生存率不到10%,而我国胆管癌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5%左右。现胆管癌治疗是以手术切除为首选的外科综合治疗,但仅手术切除无法达到根治的效果,而且很多完成手术的病人在术后2年内复发,这些均严重制约手术效果和病人预后。因此,研究胆管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机制,了解胆管癌进展过程中可能的分子步骤,找寻临床胆管癌病人的治疗、预后分析和适宜靶点十分必要。野生型p53诱导的蛋白磷酸酶1(wild type p53 induced protein phosphatases, Wip1)是新近发现的一种丝/苏氨酸酶活性的蛋白磷酸酶,为原癌基因的一种,位于人染色体17q22/q24区域,它在多种肿瘤中存在高表达,能够促进肿瘤生长,并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但尚未有关于Wip1基因在人胆管癌细胞中表达的研究。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抵御外来基因和病毒感染的保守进化机制,是一种转录后基因调控的研究方法。其作用机制是细胞内mRNA与siRNA特异结合、由RISC介导使靶向结合mRNA的降解,阻止其翻译作用,从而导致基因沉默,具有极高的有效性和靶向性,是在mRNA水平上引起基因沉默的机制。因RNA干扰具有快速、高效、高特异性等优点,该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基因功能鉴定等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本研究设计并合成能沉默Wip1基因表达的siRNA,转染到人胆管癌QBC939细胞株,检测转染后其对人胆管癌QBC939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能使Wip1基因沉默的siRNA,通过脂质体介导并转染人胆管癌QBC939细胞,该实验分为siRNA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用Western blot和qRT-PCR分别检测siRNA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胆管癌QBC939细胞中Wip1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及mRNA表达水平,用CCK-8法检测siRNA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胆管癌QBC939细胞增殖的变化,用划痕实验检测siRNA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胆管癌QBC939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用Transwell实验检测siRNA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胆管癌QBC939侵袭、迁移能力的改变。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非常显著。结果将沉默Wip1基因的siRNA转染入胆管癌QBC939细胞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Wipl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CCK-8检测结果显示转染后第三天细胞增殖能力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0.05),转染后第四天细胞增殖能力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迁移及侵袭细胞数均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靶向设计的siRNA经细胞转染后能有效降低胆管癌QBC939细胞Wip1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抑制胆管癌QBC939细胞的增殖并降低细胞的迁移及侵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