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威胁、维护人类发展基础的重要举措。中国作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国家,积极推动二氧化碳减排不仅是缓解自身资源约束的战略选择,也是体现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表现。已有研究证实,技术进步是二氧化碳减排的关键。本文基于理论研究和实践考察发现,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为目标的能源生产类技术和以改善能源利用效率、增强能源综合利用水平为目标的能源利用类技术已成为推动中国二氧化碳减排的关键技术手段。然而,根据技术偏向理论,技术作为生产系统中的一种无形要素投入,可能会因稀缺程度不同而产生偏向。在中国二氧化碳减排过程中,能源生产类技术和能源利用类技术作为两种异质性的技术要素投入,是否会因稀缺程度差异而产生偏向?偏向型的技术演化特征会对中国未来的二氧化碳排放产生何种影响?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两类减排技术进步,进而加速中国的二氧化碳减排进程?研究这些问题,对合理估计技术减排效果、制定科学的技术减排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在研究过程中,基于文献分析和理论推演,构建了二氧化碳减排的技术偏向理论发生机制,并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对中国二氧化碳减排中能源生产类技术和能源利用类技术的偏向性进行了检验。考虑到偏向型技术演化对中国未来二氧化碳排放趋势可能产生的影响,论文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对不同技术偏向情景下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趋势进行了预测,并在识别制约两类技术减排效率因素和中国已有二氧化碳减排政策回顾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中国未来的二氧化碳减排对策建议。论文研究发现,从理论上,能源生产类技术和能源利用类技术作为二氧化碳减排中的互补性技术,价格效应是决定其偏向的主要因素,即中国的二氧化碳减排可能偏向于相对稀缺的技术要素。检验结果也显示,中国的二氧化碳减排是存在技术偏向的,且是偏向于相对较为稀缺的能源生产类技术。但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以碳强度考核为主的减排政策倒逼下,是由于能源利用类技术进步导致能源回弹,进而抵消了其减排效果。因此,本质上,能源利用类技术才是中国二氧化碳减排的主因。在偏向型技术演化背景下,论文模拟发现,只有强化能源生产类技术或强化能源利用类技术进步,中国才有可能实现2030年达峰排放的目标,且强化能源生产类技术进步可以早于强化能源利用类技术进步而实现达峰。由于创新资源投入结构不合理、投入规模不足是当前制约两类技术进步的重要原因,而政策手段单一、缺乏对技术演化外部环境关注等也是制约二氧化碳减排技术进步和减排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文最后基于Geels等人提出的MLP社会技术演化模型,结合论文的主要研究发现,从优化减排技术成长环境、强化技术与经济组合政策效应及转变消费模式等层面提出了未来中国二氧化碳的减排对策建议。论文在互补性技术偏向的理论构建方面有一定贡献,对二氧化碳减排技术的细分有助于增强理论研究的实践指导价值,对推进中国二氧化碳减排进程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