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老龄化加重,选择居住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日益增多。老年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病,对老年人有着严重危害,且没有特效药,目前在轻中度痴呆期进行非药物干预预防治疗是该领域热点。养老机构的环境特殊性使老年痴呆患者病程得不到减缓,会导致不良心理健康后果。因此本文根据养老机构的特点,引入非药物治疗中针对、中度老年痴呆症的认知促进治疗,探讨其对养老机构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探究其对养老机构轻、中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老龄化加重,选择居住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日益增多。老年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病,对老年人有着严重危害,且没有特效药,目前在轻中度痴呆期进行非药物干预预防治疗是该领域热点。养老机构的环境特殊性使老年痴呆患者病程得不到减缓,会导致不良心理健康后果。因此本文根据养老机构的特点,引入非药物治疗中针对、中度老年痴呆症的认知促进治疗,探讨其对养老机构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探究其对养老机构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认知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持续效应,为养老机构计划认知促进治疗周期间隔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选取天津一家养老机构诊断为轻、中度老年痴呆且符合纳入标准的48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4人,年龄78.38±6.35;对照组24人,年龄76.54±7.16。两组均接受常规的护理,参加院内日常活动。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每周2次,共7周,每次45-60分钟的认知促进治疗。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3周、干预后5周收集两组患者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焦虑自评量表SAS、老年抑郁量表GDS、老年心理健康量表资料,在实验组干预后收集活动满意度调查数据,评价认知促进治疗对养老机构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能力、心理健康的效果。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经过认知促进治疗,养老机构中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能力、焦虑状态、抑郁状态、老年心理健康水平都得到了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认知促进治疗对养老机构中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能力、焦虑状态、抑郁状态、老年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效应能持续至治疗结束后至少3周。结论:在养老机构对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实施认知促进治疗切实可行,安全有效,对患者的认知能力及心理健康状况改善效果明显,可在养老机构中推广使用。认知促进疗法对养老机构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能力及心理健康状况改善效应可以在治疗结束后至少维持3周。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亚健康人口增多、老龄化等呈现的问题越来越显严重,我国已明确地提出建设健康和谐宜居型社会环境的基本理想,社区景观空间建设正是我国开展健康疗愈性景观空间建设的一个理想实践场地,对于发展疗愈性景观空间融入现代人类生活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示范推广意义。城市环境的高压、快节奏生活威胁着城市居民的心理健康,长时间的亚健康状态会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进而威胁到身体健康。好的环境能够影响好的行为及心理,因此城
比较视觉搜索任务是通过在工作记忆中存储图片中的元素以及在两个图片之间扫视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这两个过程都有一定的成本,当视觉信息获取可靠性(例如工作记忆负荷、任务可预测性等)改变导致成本发生变化时,个体会在工作记忆存储信息和扫视运动获取信息之间进行权衡。受到感官和认知老化的影响,老年人在视觉任务中的工作记忆容量降低,加工速度减慢,准确率降低,这可能促使老年人采取策略来弥补视敏度和认知能力下降带来的
当今社会,由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收集的成本越来越低,研究者们可以使用网络问卷或在线测验等形式来收集用户数据,从大数据的角度总结用户行为的规律,进而推测他们的心理需求。理论上而言,用户的作答模式应能够完全反映其真实的心理特质水平,但在实际情况中,用户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异常作答。异常作答模式的存在会污染数据,导致测验数据质量的下降,威胁测试的有效性。因此,有效检测异常反应不论是在理论上
死亡凸显效应是恐惧管理理论的重要假设,指当人意识到自身的死亡时,为了缓解因此产生的存在性焦虑会出现态度、行为等的变化。已有研究发现在群际情境中,死亡凸显可以导致态度的内群体偏好,即个体在死亡凸显后对内群体的态度优于对外群体的态度。但是死亡凸显对于群际信任的影响尚未明确,而有研究者指出信任不能等同于积极的态度和评价。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死亡凸显对于群际信任的影响,以及一般信任倾向的调节效应和未来
本文从全球史和跨国史的角度,研究全球史背景下的跨国史转向。多年以来,世界历史的编纂一直将民族国家作为基本单位,“世界历史”仿佛成了各民族国家历史之总和。因此,世界历史学家一直在反思,民族国家视角对世界历史编纂的影响。自1960年代以后,特别是1990年代以后,世界体系论以及全球史理论,都做出了超越民族国家编纂世界历史的尝试。世界体系论强调,在民族国家之上还存在一个“中心-边缘”的世界体系;而全球史
在许多日常生活情境中,人们都需要进行快速和准确的反应来确保击中目标、完成动作或者保证安全躲避意外伤害。因此,减少混乱和不可预测性的这种提取时空规律的能力对于保障我们良好的行为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时间预测(Temporal Prediction,TP)以及准备间隔(Foreperiod,FP)的变化,即可变前期效应(Variable Foreperiod Effect)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以篮球组合游戏对幼儿的眼手协调积极促进为目的,4-5岁的年龄正是手、眼协调发展的高峰时期,它将会对孩子将来的手眼协调产生必然的影响,所以,在这个特定的年龄段,可以采用主题明确的游戏课程设计动作来对孩子的协调能力进行介入,这会对孩子们的眼手协调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这同样也是为了让孩子们在复杂的生活环境中能够求生存,从而来提升孩子们的自主生活能力。本文通过篮球组合游戏对4-5岁幼
在社会互动背景下,说者选择性提取某些信息时,往往会导致说者自身遗忘与提取的信息相关但未被提及的信息,这种现象被称为提取诱发遗忘。与此同时,说者的选择性提取也会导致其他听者对特定项目产生遗忘,这种现象就被称为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现有研究发现,情绪会影响说者在选择性提取过程中的加工方式,从而影响个体的记忆。在社会认知领域,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学习材料的情绪性对听者发生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的影响,但是
语音在词汇识别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许多研究的验证。然而,语音信息包含音节、音段和音位等多个层级,此前探讨语音信息作用的研究中,往往零散的选用了其中一个语音层级来进行探讨,缺乏对不同语音层级系统的讨论,尤其在汉语这样的深层正字法语言中,语音信息具体能够在哪个层级起作用目前尚不清楚。在视觉词汇识别的研究领域,不同语音层级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细化。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汉语词汇识别中语音究竟在哪个层级起作用。实
近些年来,我国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数量逐步递减,但个人极端暴力事件在全国各地频频发生,这些事件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暴力犯作为暴力犯罪的实施者,其行为问题是监狱服刑人员改造重点之一。前人研究表明,愤怒等负性情绪会影响暴力犯的认知加工过程,在威胁性情境下更容易表现出冲动行为如攻击行为,而冲动行为的产生可能与个体反应抑制缺损密切相关。因此,我们的研究主要考察愤怒情绪对暴力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