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产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它导致各种直接损失和次生灾害;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诉求表达、情感宣泄的途径选择都与过去有着明显的不同,在灾害发生过程、救灾及灾后重建过程中,可能出现诸如哄抢物资、冲击政府部门等群体性事件,文章将这种由自然灾害引起或衍生的群体性事件称为自然灾害群体性事件。而当前学术界对于自然灾害群体性事件研究甚少,因此,无论是从学术还是从现实中的需求出发,研究自然灾害群体性事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以上背景,文章以自然灾害群体性事件为对象,采用文献回顾、理论分析、归纳总结、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其特征、内外部动力因素、演化时序、演化类型、耦合机理和演化路径等演化机理相关内容分别展开研究:总结了自然灾害群体性事件具有来源明确性、初始目标单纯性、群体行为非理性和群体规模有限性的特征,并按作用方式、爆发形式和耦合方式对其进行分类;分析了自然灾害群体性事件的内外部动力因素,包括群体诉求、群体结构、群体心理、外部环境和相关主体行为等;梳理了自然灾害群体性事件的演化时序——潜伏、萌芽、发展、爆发和平息,构建了动力机制模型;研究了自然灾害群体性事件的耦合机理,剖析了耦合因素的三大效应——叠加、促进和消减,从原理上解释了耦合因素对自然灾害群体性事件的作用条件和效果;将自然灾害群体性事件的演化路径归纳为六种——直链式、发散式、集中式、网络式、循环式和复合式。基于以上理论研究,文章以余姚水灾期间哄抢物资事件为例进行案例分析,通过案例节点解构,分析了其特征、类型、动力机制和演化过程。通过理论和案例研究,文章得出以下结论:(1)自然灾害群体性事件具有明确的来源指向性,它是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才会发生的群体性事件;(2)自然灾害群体性事件的演化是由各种动力因素相互耦合作用推动的,每种耦合效应的产生都有各自的条件;(3)应采取不同的控制处理方法来阻断自然灾害群体性事件能量传递和发展演化的路径。本研究可对自然灾害群体性事件的实践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