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中,中国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动荡中国民经济几近崩溃到如今已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新兴大国的身份屹立于世界之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在不断的创造新的奇迹。但是在国家如此繁盛的背后,我国也成为了世界能源消耗的大国,经济发展正在以更多的能源消耗和更高的温室气体,尤其是碳排放的为代价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下,改变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提高能源效率,减少碳排放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首先从6种石化能源的消耗角度对碳排放量进行科学的测算,再通过将碳排放量纳入到能源效率评价体系运用超效率非期望产出SBM方法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指数方法通过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测算我国总体和各个地区的碳排放约束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最后构建能源效率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Tobit回归来研究我国总体和分区域的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问题,以期为我国的节能减排事业提供参考建议和依据。本文得到如下结论:首先在碳排放的计算方面得到如下具体结论:1.总体来看,我国的碳排放基本呈现增长态势,但是近几年碳排放增速趋缓,在2014年还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其次在低碳约束下的能源效率测度方面从静态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分析中得到如下结论:1.碳排放约束下的能源效率总体水平较低。2005-2014年期间,各省域基于碳排放约束下的能源效率的平均值仅为0.71,处于DEA弱有效状态,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能源效率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的低碳约束下的能源效率值较高,而内陆地区的能源效率较低。3.动态效率值总体呈下降趋势,波动相对平缓。2005-2014年能源效率的ML指数平均值为0.9931。说明此期间大致年平均下降了约0.7%,但是下降幅度平缓且整体波动幅度不大。最后运用Tobit回归来分析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并得到如下结论:全国范围来看:经济规模、能源强度、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价格、固定资产投资水平6类影响因素对碳排放约束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较为显著。但是从区域划分看,各个地区的影响因素显著性有所侧重,所以对各个区域的政策建议也应该有所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