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带来的国内大豆产需矛盾的深化以及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大豆进口量最多的国家。然而,中国却不具有与其贸易地位相符合的大豆价格话语权,进口贸易受制于人,福利损失十分严重。
中国市场旺盛的大豆需求以及世界大豆供给格局的演变共同推动了中国大豆进口市场上更富竞争性的以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为主体的卖方寡头垄断格局的形成,它们在出口数量上表现出了长期替代与短期互补共存的特点。理论上,出口同质产品的寡头之间的竞争将形成等于边际成本的均衡价格,但跨国粮商通过横纵向一体化及其内部贸易行为操纵着大豆产业链的上游种植户和下游压榨行业,弱化了卖方寡头之间的竞争,中国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进口大豆的价格是联动的并长期保持在远离生产国边际成本的较高水平上。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超额需求的持续扩大和跨国粮商对产业链控制的加强使中国大豆进口贸易陷入困境。但卖方寡头垄断格局也为中国多样化大豆进口选择提供了机会。跨国粮商攫取超额利润的行为与寡头主体特别是与出口潜力巨大的巴西的利益相悖,从动态角度分析,近年来巴西在出口数量、定价能力、政策动向三个方面都表现出摆脱跨国粮商控制,与美国竞争中国大豆市场份额的巨大潜力。卖方寡头垄断对于贸易和产业政策设计具有重要含义。
在中国大豆进口贸易政策选择上,WTO框架下运用战略性进口贸易政策受到很大的限制,但在短期仍然可以通过调整大豆制成品与替代品的进口关税和配额、充分利用寡头之间的竞争性因素来缓解进口压力;长期则应实施能够弱化跨国粮商对大豆产业链的控制和提升大豆定价权的政策。从长远看,旨在扩大国内大豆供给的产业政策选择才是解决中国大豆进口贸易问题的根本。在卖方寡头垄断背景下,通过完善国内生产补贴和发展生物大豆使国内大豆在数量上和品质上得到双重提高可以使中国具有参与对自身市场争夺的能力,也使寡头格局更具竞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