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人类对太空探索的进步和深空探测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太阳能和化学能空间电源已经无法满足国内外大部分深空探测任务。本文针对地月货运任务要求,以“阿尔忒弥斯”计划为背景,展开了对MW级月球货运任务的空间核电推进系统的总体设计。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空间核反应堆堆芯设计、空间堆核电转换系统设计、空间堆管肋式辐射器设计、货运探月火箭推进器设计。在空间核反应堆堆芯设计部分,首先堆芯堆型选择快堆,利用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2020YFB1901900);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9ZX06005001-001-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对太空探索的进步和深空探测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太阳能和化学能空间电源已经无法满足国内外大部分深空探测任务。本文针对地月货运任务要求,以“阿尔忒弥斯”计划为背景,展开了对MW级月球货运任务的空间核电推进系统的总体设计。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空间核反应堆堆芯设计、空间堆核电转换系统设计、空间堆管肋式辐射器设计、货运探月火箭推进器设计。在空间核反应堆堆芯设计部分,首先堆芯堆型选择快堆,利用MCNP对反应堆进行建模,分别计算了中子通量密度和有效增殖系数,最后结果表明设计的反应堆有效增殖系数,转鼓转动0度时,反应堆有效增殖因子最大为1.0214;转鼓转动180度时,反应堆有效增殖因子最小为0.9381;转动鼓在120度附近反应堆达到临界状态,临界值为1.002,符合反应堆安全性要求;冷却剂空泡系数变化合理;堆芯功率功率峰因子数值大小约为1.27,处于反应堆功率峰值因子安全性区域内;当转动鼓转动180度时,反应堆控制转股全控制时的反应性约为0.937,停堆深度小于0,有足够的停堆深度,满足反应堆安全性要求。在空间堆核电转换系统设计方面,本文选择静态热电转换方式进行研究,利用热离子热电转换系统和碱金属热电转换系统高低温热源的温度特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热离子-碱金属热电转换系统耦合模型,计算得到功函数在1e V和1.05e V附近系统总功率和总效率出现最大值,热流密度为2500A/m~2可以很好的保证系统效率,提升了静态热电转换系统效率约9%。在空间堆管肋式辐射器设计方面,本文建立了空间堆管肋式辐射散热器模型,引入了火积耗散理论和辐射热阻的概念,根据数值计算结果直观地分析判断了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得到了火积耗散、辐射热阻以及单元辐射肋片平均温差在不同辐射散热量下的变化曲线。此外,结合能量分析方法对管肋式辐射散热器进行了建模,采用遗传算法对散热器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遗传算法多次运算后,结果稳定在单辐射肋片长为0.315m,辐射肋片高度为0.58m,适应度函数值取得最小值,此时辐射器的散热特性达到最优,提高了散热性能。在货运探月火箭推进器设计方面,根据货运飞船核电推进系统设计航天任务,分别对电推进系统净重,推进器比冲,推力等进行设计,最后计算了电推进系统总输入功率600 k W,阶段消耗推进剂的质量为18.3 t,总转移时间206.3 d,其中自由飞行段为1 d时间,没有燃料消耗,可以完成预设的任务目标。
其他文献
随着广域时间测量技术和电力系统实时监控手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强迫振荡被检测出来,威胁着电网的稳定运行。与“负阻尼”引发振荡不同的是,强迫振荡是由周期性扰动引起的系统共振,当扰动频率接近电网固有频率时,这些小的干扰被迅速的放大和扩散,无法利用电力系统稳定器对其进行抑制。目前强迫振荡抑制方法的研究,大多数将目标放到扰动源的定位和控制上,而缺少在宏观整体方面的有效抑制方法。为此,本文对电网强迫振荡的抑制
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然而商业化的石墨负极材料理论容量(372 m Ah g-1)已经不再满足高储能的要求,因此研究新的高容量、可适应社会发展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在金属氧化物中,Sn O2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782 m Ah g-1),作为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其本身的导电性差以及体积膨胀严重等问题使得Sn O2高
在低温、大倍率、过充等特殊工况下锂离子电池析锂,会导致锂离子电池容量、内阻情况恶化,甚至会导致内短路引发热失控,带来安全事故。目前尚缺乏一种行之有效的商用锂离子电池析锂量化方法。本文基于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简称EIS),对商用电池的快速无损析锂量化测量进行研究。搭建锂离子电池EIS时域测量平台,针对特定电池设计实验
为改善能源供应结构,传统燃油汽车逐渐被绿色清洁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所取代。相较于传统的有线插拔充电方式,以非接触方式对行驶中的汽车进行能量供给的动态无线电能传输技术(Dynamic Wireless Power Transfer,DWPT)以其高安全性,可靠性,环境适应性受到广泛关注,该方案有效提高了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由于电动汽车DWPT系统充电对象及运行环境的动态变化,系统发射线圈及接收线圈间耦合
为应对新时代下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发展势在必行。微电网技术作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实现就地消纳的有效途径,已然成为能源发展领域的研究热点。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是传统交流微电网和直流微电网的结合体,兼具了两者各自优势,满足了各种类型分布式微源与负荷接入需求,是未来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实际价值。本论文以对等控制架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为研究对
传统的水下航行设备采用湿插拔防水接头、更换储能装置等供电方式,水下无线电能传输(Underwate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UWPT)技术凭借其无接触式能量传输、安全可靠性高、隐蔽性强等优势成为新型水下电能补给方式。本文基于水下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进行了建模分析和探究实验,提出了一种新型单边相移控制调压方式,可用于同步整流和宽范围输出调压,以避免海水电磁环境对传统
新能源汽车由于其绿色环保无排放的特点开始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我国的电动汽车人均保有量也正在逐年上升。然而目前市场上公共类充电桩数量不足、各种车型的动力电池标称电压等级不一的情况严重影响到了新能源汽车充电的便捷性。因此具有宽电压输出范围的隔离DC-DC变换器对于充电设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LLC谐振电路具有软开关、高功率密度等特点,在电动汽车充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宽输出电压的需求提出具有四种
中、低压直流输电系统能够连接直流负载和功率转换级较少的光伏、风力发电和储能装置等可再生资源,从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连接在直流母线上的不同负载,会导致系统存在输入电压波动及负载变化大的问题,对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要求较高。目前中、低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的大功率双向DC-DC变换器多采用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型双向有源桥,该变换器的控制策略大多基于PI控制器实现功率均衡控制。传统的控制策略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系统
研究目的:"双减"政策出台后,延时课余服务成为学校开设体育特色课程的重要方式之一,既能促进学校体育课程的开展,又能引导学生学习体育运动。游泳即是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体育项目,又是广州省高考体育测试的项目之一,不仅能帮助对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目是探究学校游泳教学与俱乐部合作创新。为学校游泳课的开展多元化、专业化提供理论依据,为游泳俱乐部扩大规模、促进学校与社会机构合作寻找
随着直流负荷以及分布式发电单元的增加,交直流混合微网凭借其具有多种供电形式、可整合多种分布式电源组网运行的优势,受到广泛关注。作为交、直流侧的连接端口,互联变流器通过控制子网间功率的双向传输,可实现交、直流子网互为支撑、维持混合微网系统的稳定运行。但在无互联通信的情况下,互联变流器存在实际传输功率与子网功率差额不匹配、网间功率因线路阻抗无法准确传输的问题。为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本文针对孤岛模式下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