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叶锈菌转主寄主唐松草调查与接种体系优化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m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叶锈病是由小麦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引起的一种气传性病害,危害范围广泛,给我国小麦粮食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抗病品种的选育及种植是预防小麦叶锈病最根本、最有效的方式。但毒性变异产生的新毒性小种往往造成小麦抗性的丧失,严重威胁小麦产量。已证实小檗是小麦条锈、秆锈菌发生有性生殖的转主寄主,其后代群体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我国小麦叶锈菌有性世代的研究尚不完善,在病害流行中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围绕小麦叶锈菌转主寄主唐松草分布及种类进行调查鉴定,探索小麦叶锈菌担孢子侵染唐松草、唐松草锈孢子侵染小麦的条件,以期优化小麦叶锈菌有性阶段验证体系,为明确唐松草锈病与小麦叶锈病的关系,研究小麦叶锈菌有性生殖阶段在遗传变异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本研究获得了如下进展:
  1、唐松草的分布及鉴定:河北承德、崇礼、张北,山东烟台昆嵛山,宁夏六盘山,内蒙古卓资等地均有唐松草广泛分布,且锈病发生严重。通过叶片、花序、雄蕊、果实类型等植物学典型特征将调查区内的唐松草鉴定出6种,其中河北省鉴定出瓣蕊唐松草(Thalictrum petaloideum)和展枝唐松草(Thalictrum squarrosum)2种,且瓣蕊唐松草具有狭裂瓣蕊唐松草一个变种;山东省唐松草鉴定为唐松草(Thalictrum aquilegifolium)1种;宁夏鉴定出长柄唐松草(Thalictrum przewalskii Maxim.)、贝加尔唐松草(Thalictrum baicalense)和爪哇唐松草(Thalictrum javanicum)3种;内蒙古采集的唐松草鉴定为瓣蕊唐松草。
  2、低温贮存对小麦叶锈菌冬孢子存活的影响:对4℃条件贮存10天、12个月、24个月的小麦叶锈菌冬孢子材料进行萌发试验,平均萌发率分别为19.1%,11.9%,15.1%,且差异不显著,表明冬孢子休眠易被打破,4℃条件下贮存24个月仍能萌发。
  3、小麦叶锈菌担孢子接种唐松草体系建立:担孢子接种唐松草体系确定为23℃光照16h,18℃黑暗8h。小麦叶锈菌冬孢子成功接种瓣蕊唐松草及其变种狭裂瓣蕊唐松草,在叶片、茎秆均可侵染发病,发病率为28%。初步表明瓣蕊唐松草可能作为小麦叶锈菌转主寄主。
  4、唐松草锈孢子萌发条件优化:温度梯度为10℃、15℃、20℃、25℃、30℃,培养时间为4h、8h、12h、16h、20h、24h,结果唐松草锈病锈孢子在20℃培养24h锈孢子萌发率达到最高,为90%;15℃条件下培养24h锈孢子萌发率次之,为89.25%,15℃、20℃条件下锈孢子萌发率差异不显著。因而,锈孢子的最适萌发温度为15℃~20℃,培养时间为24h。
  5、展枝唐松草锈孢子接种小麦验证:锈孢子接种小麦体系确定为20℃光照16h,15℃黑暗8h,接种72h内保持80%~90%的湿度条件。展枝唐松草锈孢子人工接种小麦郑州5389共650株,仅有4株小麦产生单个夏孢子堆,侵染率为0.62%。经扩繁鉴定,两个菌株为THJT,另两个为PHJT。用小麦叶锈菌特异性标记检测,4个菌株均为小麦叶锈菌。用EST-6检测张北展枝唐松草锈孢子480个,小麦叶锈菌检出率为7.5%,从而推测展枝唐松草可能为小麦叶锈菌转主寄主。
其他文献
水稻抽穗灌浆期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若叶片提早衰老,会引起碳水化合物供应短缺,籽粒灌浆不足,最终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目前生产上种植的水稻类型主要是稻穗大而饱满高产、超高产杂交稻,因而,籽粒灌浆过程中碳水化合物供求与旗叶早衰之间的矛盾也愈发突出。施用氮肥可延缓叶片衰老,提高粮食产量,但施氮过多会造成环境污染、氮肥利用率低、稻米品质劣化、病虫害以及减产等不利后果。因此,研究水稻籽粒灌浆期叶片早衰
学位
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研究三十烷醇、维生素B、磷酸二氧钾不同配比对草菇菌丝生长,子实体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研究结果如下:1、适当浓度的三十烷醇、维生素B、磷酸二氢钾可以促进草菇菌丝的生长,缩短发菌时间;提高草菇产量,提高草菇干品中蛋白质含量和鲜草菇维生素C的含量,改善品质.2、适当配比的三十烷醇、维生素B、磷酸二氢钾能促进草菇的生长发育,所体现的效果是三者的综合效应.3、对草菇菌丝生长阶段
学位
我国大部分苹果产区的持续健康发展都受到了苹果病毒病的制约。据调查和检测,苹果产区绝大多数植株为复合侵染,多数病毒为潜隐病毒,无明显症状,其中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果实表现明显症状,近年该病害逐渐上升为主要病害,且尚无有效防治药剂。不同苹果品种被ASSVd侵染后的症状有明显差异,且常有隐症现象。症状的差异是否与病毒种类的多少及所占比例有关?是否与
小麦是除了玉米和水稻之外,世界上的第三大粮食作物。而小麦条锈病是国内外小麦生产上的最重要的真菌病害之一。近几年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导致气温的逐年上升,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肥水和栽培条件的变化,使得小麦条锈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培育和种植小麦抗病品种是防治锈病病害最为经济、有效和环保的方法。要培育抗病品种,首先发掘抗病基因,然后将其合理应用于栽培品种中。因为抗病基因会随着小种的变化,抗性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学位
近年来,苹果连作障碍(Apple Replant Disorder,ARD)已成为老果园重建的限制因素。在前期研究中,本研究室已通过田间试验证实了KMM复合微生物菌肥可以显著缓解苹果连作障碍,但该菌肥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推测KMM复合微生物菌肥可以通过改变根际土壤生态效应提高果树连作成活率。本研究通过土壤常规农业化学分析法和Illumm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研究了施用菌肥后连作苹果根际
学位
由小麦叶锈菌(Puccina tirticina)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是世界重要的一种小麦真菌病害,严重发生会造成40%甚至更大的产量损失。近些年,小麦叶锈病在我国发生严重,已成为华北及黄淮麦区的重要小麦病害。实践证明,控制小麦叶锈病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是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然而叶锈菌毒性变异频繁,新的毒性小种的不断出现,往往导致抗叶锈性丧失。目前人们尚不清楚小麦抗叶锈病的机制,测序技术的迅速发
学位
小麦叶锈病和小麦条锈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因其具有较强的气候适应性、流行频率高、分布范围广等特点,一旦条件适宜便可迅速发展。自上世纪中叶建国以来,全国爆发多次大规模的小麦叶锈、条锈病害流行,直接造成小麦质量和产量不同程度的损失。目前,选育和利用优良的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锈病最为经济、安全、有效的措施。本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小麦抗叶锈病基因鉴定和成株抗叶锈、条锈病QTL分析两部分:  第一部
学位
苹果病毒病害是造成我国苹果“单产低、品质差”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苹果病毒病有很强的危害性,而且会造成树体系统侵染,果树感染后终生带毒,跟“癌症”一样难以治愈。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ACLSV)在我国苹果园中发病率很高,普遍发病,该病毒除了可以侵染所有的仁果类植物外,也可以侵染核果类果树,此外一些野生植物也是该病毒的寄主,常规的苹果品种一般
嗜线虫致病杆菌HB310菌株(Xenorhabdus nematophila HB310,Xn HB310)是本实验室从中国河北省土壤中筛选到的一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前期的研究结果证实该菌株对多种农业害虫均有很高的杀虫活性。在前期的实验及基因序列检索中,发现在X.nematophila基因组序列中存在一种特殊的二元毒素基因pirAB,文献显示该毒素基因对多种昆虫具有很高的杀虫活性,具有很好的研
由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引起的马铃薯早疫病是我国马铃薯生产中重要的病害之一,常造成大面积减产,给马铃薯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无性孢子是早疫病菌最常见的传播和侵染方式,探索早疫病菌分生孢子形成调控途径中关键基因的功能,对了解早疫病菌无性产孢机制以及寻找病害防治新靶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早期研究显示,wetA基因在丝状真菌无性产孢中心调控通路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通过融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