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学实验观察不同强度、次数冲击波对人牙周韧带细胞增殖、粘附、迁移、炎症因子表达、向成骨细胞分化及表面干细胞标志物表达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实验一:(1)根据接受冲击波不同强度、次数将人牙周韧带细胞分为9组,冲击波强度分别采用0.05、0.10、0.19 m J/mm2,冲击次数采用100、300及500次。未接受冲击波处理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及CCK-8法检测细胞在接受冲击处理24、48、72h时的增殖情况。(2)根据接受冲击波不同强度、次数将细胞分为5组,冲击次数采用100次时冲击波强度分别采用0.05、0.10、0.19m J/mm2,冲击波强度采用0.05 m J/mm2时冲击次数分别采用100、300及500次。未接受冲击波处理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利用细胞附着实验检测细胞在接受冲击后1、2、4及8h时细胞附壁情况;q RT-PCR检测细胞在冲击处理1、2、4、8、24h后ICAM-1 m RNA表达;细胞划痕伤口愈合实验观察细胞受到冲击后72h内细胞迁移情况;采用细胞迁移小室观察冲击处理细胞18h后细胞迁移情况;采用实时监测显微镜下观察细胞120h内运动情况。实验二:根据接受冲击波不同强度、次数将细胞分为5组,冲击次数采用100次时冲击波强度分别采用0.05、0.10、0.19m J/mm2,冲击波强度采用0.05 m J/mm2时冲击次数分别采用100、300及500次。未接受冲击波处理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q RT-PCR检测细胞接受冲击处理1、2、4、8、24h后IL-6,IL-8,MCP-1,TNF-αm RNA表达。ELISA检测细胞在1、2、4、8、24h后IL-6,IL-8蛋白表达。实验三:根据接受冲击波不同强度、次数将细胞分为5组,冲击次数采用100次时冲击波强度分别采用0.05、0.10、0.19 m J/mm2,冲击波强度采用0.05 m J/mm2时冲击次数分别采用100、300及500次。未接受冲击波处理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检测冲击处理后3~9d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10、16、21d后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形成情况。q RT-PCR检测细胞接受冲击处理6、7、8、9、10d后BMP2、ALP、OPG、VEGF、RUNX2、COL1A1的m RNA表达。实验四:根据接受冲击波不同强度、次数将细胞分为5组,冲击次数采用100次时冲击波强度分别采用0.05、0.10、0.19 m J/mm2,冲击波强度采用0.05 m J/mm2时冲击次数分别采用100、300及500次。未接受冲击波处理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检测冲击处理h PDLCs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73、CD90、CD105及CD146表达情况。结果实验一:采用强度为0.05、0.10、0.19m J/mm2,次数为100、300及500次的冲击波对h PDLCs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强度在0.05~0.19m J/mm2,冲击次数在100~500之间的冲击波可降低h PDLCs的早期附壁能力,但可促进其后期的附壁能力;冲击强度与h PDLCs的附壁能力正相关,而冲击次数的变化对细胞附壁能力影响不明显。冲击波可在初期抑制h PDLCs细胞ICAM-1 m RNA表达,而在后期(8~24hr)可上调h PDLCs细胞ICAM-1 m RNA表达。所有接受冲击处理的细胞其迁移能力均明显增强。实验二:在冲击处理后的早期h PDLCs细胞IL-6,IL-8,MCP-1,TNF-αm RNA表达水平均受到抑制,在冲击处理的后期细胞炎症相关因子m RNA表达水平与接收冲击的次数及强度相关。实验三:冲击波对h PDLCs成骨方向分化作用不明显。冲击波在观测期的大部分时间点均抑制ALP及OPG m RNA表达;在前期抑制COL1A1 m RNA表达,而在后期促进其表达;同样,冲击波在前期下调VEGF m RNA表达而在后期可上调其表达。冲击波对BMP-2 m RNA表达影响不明显。实验四:冲击波能明显影响h PDLCs细胞表面干细胞标志物CD73、CD90、CD105及CD146的表达水平,其作用与冲击波强度及次数均有明显关系。低次数(100次)、低能量(0.05m J/mm2)冲击波对促进h PDLCs细胞CD73、CD90及CD146表达效果最佳。结论本实验条件下不同强度及次数冲击波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冲击波可降低h PDLCs的早期附壁能力,但可促进其后期的附壁能力;冲击波可促进细胞迁移;冲击波对h PDLCs成骨方向分化作用不明显。低强度、低次数冲击波可明显促进h PDLCs干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