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民法继承编》浅析——以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为视角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hong_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正处在不断的健全和完善当中,当然每一项法律法规的制定颁布都有其产生的历史渊源、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等因素。本课题就是给予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颁布的《中华民国民法继承编》,以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为观察视角,通过研究分析继承编历史渊源、立法背景、创制过程及其历史地位,认识其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即使在当今社会,它对我国财产继承法制度的制定和修改仍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   《中华民国民法继承编》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的法律精英和政治精英合作完成的一部法律,它从属于民法的范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颁布实施的财产继承法律,它既吸收了外国先进法制理论,又注重与中国传统习俗的结合,促进了中国财产继承法制由传统向近代化的转变,是当时中国财产继承法律的集大成者。   本课题主要组成部分:一.继承法的历史渊源及近代演变;二.《中华民国民法继承编》的编订;三.《中华民国民法继承编》的历史地位。
其他文献
南宋末期著名理学家黄震,44岁入仕,在两浙、江西等江南一带长期担任地方官,积累了丰富的吏治思想,面对当时军事战斗力减弱、国库日益匮乏,百姓日益穷困,士风败坏的阶级矛盾和外部战事不断的民族矛盾相互交替,他对百姓的贫苦生活有着切身的体会。他为官时“心念困穷”,以救民兴国为己任,坚持利民为先,将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面对社会的满目疮痍,他提出“国家之所与共治者在人材”,认为解决社会矛盾的主要方法就是落实人
学位
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中,科举制度是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自隋代开创以来,科举制度在唐代正式确立,之后的宋、元、明、清各朝都沿袭之,直到1905年,清光绪帝才下诏将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