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法国文学翻译家,因其高洁的人品、丰富的译著、优美的译笔和精彩的译论成为我国翻译界的一面旗帜。同时,傅雷还是一位极有造诣的艺术批评家,尤其对音乐和绘画艺术有着独到的见解。艺术与翻译是傅雷一生中具有同等地位的两个主题。翻译与艺术的结合使傅雷的翻译理论和实践臻于完美。傅雷的艺术修养对其翻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28年,傅雷留学法国,专修文艺理论。为了学习法语,他尝试着翻译了几部法国小说,从此走上了翻译之路。艺术是傅雷迈向翻译殿堂的推动者。四年的刻苦学习是傅雷对现代欧洲文化艺术的历史和现状有了全面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是在频繁的艺术审美过程中,他受到了来自众多艺术大师的高尚的人格和真诚的艺术态度的感染。塞尚的真诚,鲁本斯的冷静,米开朗琪罗的坚持,贝多芬的顽强,成为了日后傅雷翻译观的基本组成元素。对贝多芬、米勒、罗丹、巴尔扎克等诸多艺术家和文学家的了解还直接影响了傅雷对原作的选择。回国后,傅雷与国画大师黄宾虹的相遇相知对其翻译思想和翻译态度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总体来说,傅雷艺术修养对其翻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傅雷的艺术修养对其翻译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又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他的部分翻译思想有着丰富的艺术内涵。“神似说”来源于传统的中国绘画艺术。其实质与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神似”是一致的,即:“神似”是“神”与“形”的辩证统一,是“形似”基础上的“神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色彩变化”是傅雷对自己的译笔提出的要求。这一原则同样有着丰富的艺术内涵。他曾用“行云流水”来形容理想的艺术境界,用“用笔丰富”来诠释中国画的丹青特色,用“色彩”一词的引申义来表达人物风格的变化多样。对傅雷而言,理想的译文应当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译者应当用丰富的表达方式来避免刻板单一的表达,应当尽其所能忠实地传达出小说人物形象的不同色彩。其二,傅雷的艺术观对其翻译态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认为“翻译要以艺术修养为根本”。一个合格的译者应当具有“敏感的心灵,热烈的同情,适当的鉴赏能力,相当的社会经验和充分的常识”。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傅雷认为体会原著就是一个艺术鉴赏过程。而怎样正确选择原文也需要译者有充分的鉴赏能力和社会常识。相比译者应具备的其他素质,傅雷更看重译者的人格。他曾说“先为人,次为艺术家”。他把艺术家的人品置于一切之上,因而译者的人品同样是译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其三,傅雷的翻译思想和翻译态度还受到了众多优秀艺术家的影响。克利斯朵夫对真理永无止境的追求激励着他用真理的标准衡量自己的译作。贝多芬与命运的不懈抗争鼓舞着他不断克服通往翻译高峰途中的千辛万苦。黄宾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能作画”的治学态度使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甘为学徒。他提出的“画贵神似”的丹青要领更是傅雷“神似”说的灵感来源之一。其次,傅雷的艺术修养对其翻译实践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深厚的艺术功底是他在翻译过程中有力的工具。他精通音乐、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这为他在相关的翻译实践中提供了帮助,也使他的译文更为准确、专业。艺术也是傅雷用来衡量翻译质量的标准。文字表达是否流畅,风格传达是否一致,这都是译者的艺术眼光问题。虽然“完美”的译文很难实现,但在某一阶段取得相对的“完美”还是可能的。傅雷翻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就是一部相对完美的极具艺术特色的作品。小说的结构是以交响乐的方式来建构的,傅雷在译文中采用了不同的曲式风格来表达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在语言表达上,他更是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叠字、排比、长句,来加强小说的音乐性。傅译《约翰·克利斯朵夫》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阕贝多芬式的交响曲。由此可见,深厚的艺术修养是傅雷在翻译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它是傅雷踏上翻译之路的引导者,是他翻译思想的来源,是他翻译态度形成的基石,是他翻译中得力的工具和衡量译作质量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