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地区沉积黄铁矿形态的氧化还原意义

来源 :东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in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上二叠统界线(瓜德鲁普统-乐平统界线,也即G-L界线)沉积时期全球在构造活动、磁极、海洋氧化还原以及海平面变化方面均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在生物界,浅海底栖生物在该时期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一部分大型的底栖生物发生灭绝,形成一次独立的生物灭绝事件。该次生物灭绝主要与峨眉山地幔柱玄武岩喷发、海洋缺氧以及全球性海平面下降有关。然而,该次生物灭绝事件的最终原因尚未清楚。海洋氧化还原条件作为该次生物灭绝的主要因素,研究的程度最为薄弱。海洋的缺氧一般是生物死亡的直接因素之一,海洋缺氧恶化海底底部生态环境,加大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压力,从而引起生物灭绝。然而,关于G-L界线海洋氧化还原条件的研究报道较少,研究的程度薄弱。本文利用草莓状黄铁矿形态和粒径作为海洋氧化还原指标来分析海洋氧化还原条件,进而对中-上二叠统界线生物灭绝的原因以及硫铁矿矿床成因加以探讨。研究表明茅口组为氧化至贫氧环境,孤峰组沉积时期为缺氧至硫化的环境,吴家坪组王坡页岩段下部为缺氧至硫化环境,王坡页岩段上部为贫氧至氧化环境,上部夏窑灰岩段为贫氧环境。孤峰组为瓜德鲁普统末期,对应着瓜德鲁普时期典型底栖生物消失的时期,也即与生物灭绝的时间一致,说明缺氧至硫化环境与生物灭绝有着因果关系。较长时期的缺氧,间歇性出现硫化环境,对底栖生物生存环境造成重大的威胁,在全球性海平面下降的背景下,从而引发了瓜德鲁普末期生物灭绝事件。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鲁西隆起区盆地中生代沉积砂岩的高分辨率重矿物的精细分析,砂岩碎屑组分构成和重矿物组合研究,以及相互之间的对比研究,详细探讨了鲁西盆地中生代的物源组成变化,并通过
安徽祁门地区城安复式岩体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江南隆起带内。前人对城安复式岩体研究程度薄弱,尤其是内部发育的二长花岗岩与正长花岗岩。本文通过该复式岩体中的岩石学、同
尼玛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中部,北邻羌塘盆地,南邻措勤盆地,东接伦坡拉盆地,西接洞错盆地,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盆地新生界地层发育,以陆相沉积为主,基底为侏罗系海相地层,研究区沙木罗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