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膝关节镜作为微创手术日趋普及,被患者及临床医生所接受,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风险远小于传统开放性大手术,但仍然有相关并发症的报道,甚至致命性肺栓塞的发生,然而,大剂量使用抗凝药物治疗又可增加术后大出血的风险,并增加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消耗,因此,膝关节镜术后是否需要药物常规抗凝治疗目前国内外没有明确定论,本实验通过比较膝关节镜术后抗凝治疗与非抗凝治疗下肢DVT发病率的差异,明确抗凝治疗对膝关节镜术后预防DVT形成的作用,从而探讨其必要性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9月—2019年1月于大连市友谊医院骨二科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包括关节镜探查清理,前、后交叉韧带重建,半月板修补或切除,腘窝囊肿切除,性别不限,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后24小时给予那屈肝素钙注射液3075IU治疗,每日一次,总疗程为7天,对照组不接受抗凝药物治疗,常规指导两组患者功能锻炼,根据病情需要,术后即能负重锻炼的患者早期下地行走,无法早期负重锻炼的患者如韧带重建术后,则于床上行双下肢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功能锻炼及直腿抬高训练,并给予双下肢外用气压泵预防血栓治疗。期间如有可疑血栓形成者,如发现下肢疼痛、肿胀、无力等临床表现,则立即行下肢彩超检查明确诊断,如未发现任何上述症状,则于术后第7天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并于第3天及术后第7天行血浆D-二聚体浓度测定,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电话随访,有可疑症状者及时来院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明确诊断。观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纳入研究共67例患者,其中男性31人,女性36人,年龄35-72岁,平均58岁,手术时间为0.5—3小时,膝关节镜探查清理19例,半月板修补或切除术36例,游离体取出术2例,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7例,腘窝囊肿切除术3例,联合阻滞麻醉61例,全身麻醉6例。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共16例,均为肌间静脉血栓,其中治疗组6例,1人出现临床症状,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无力,经抗凝治疗1月后好转,血栓发生率为17.6%,95%可信区间(4.1%,31.1%),对照组10例,血栓发生率为30.3%,95%可信区间(13.8%,4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术前、术后3天、术后7天血浆D-二聚体分别为0.6±0.46mg/L,2.79±1.06mg/L,1.77±0.7mg/L,对照组术前、术后 3 天、术后 7天血浆 D-D 分别为 0.5±0.48mg/L,3.59±1.29mg/L,2.3±0.88mg/L,两组患者术前血浆D-二聚体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血浆D-二聚体浓度较术前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血浆D-二聚体浓度高于术后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7天血浆D-二聚体浓度相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发生肺血栓栓塞症(PTE)和关节腔积血的病例。结论:本次实验膝关节镜术后血栓的发病率为23.9%,术后连续使用那屈肝素钙3075IU抗凝治疗7天在现有样本量下对于预防下肢DVT形成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能够明显降低血浆D-二聚体浓度,同时,也没有增加大出血的风险。因此,在没有抗凝治疗禁忌症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膝关节镜术后可以药物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