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傩,从远古传衍至今,历经千百年,在不断的历史变更中,在战争纷乱的环境中,与社会各种文化融合、交流与碰撞,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现象。傩从诞生起就和仪式紧密相连,在过去,傩即仪,有仪式必有祭礼活动存在。傩舞、傩戏是傩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形成从娱神走向娱人的表演形式。湛江傩仪中穿插的傩舞表演,具有驱鬼辟邪功效。作为具有根性文化的傩文化,蕴涵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而傩仪中傩舞、傩戏均是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对于研究和把握傩文化中的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以湛江傩仪为典型个案,以其身体语言作为主要研究视点,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揭示与探讨,旨在探求湛江傩仪的身体语言特色及产生的文化根源是什么,以期从理论上对傩文化研究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及核心价值研究提供学术贡献。本论文的主体部分分为五章。第一章,关于湛江傩仪的遗存阐述。主要以田野调查获得的材料和数据为依据,阐述目前遗存于湛江的主要傩仪、傩舞形式,分析雷州半岛的生态环境以及随着历史发展当地社会与文化变更对其所产生的影响,从而揭示湛江傩仪得以遗存的主要缘由。第二章,关于承载傩仪的“空间”的建构。主要论述:仪式中各种物质(祠堂、寺庙、主屋中傩坛等等)建构的物质空间至其神化后非世俗空间的变化;仪式过程中傩坛中神的等级排位、符策、祭品等,其分别象征的文化内涵及所建构的象征空间;仪式背后神话传说与为乡民百姓营造虚拟的意象空间——“神”的空间转换;既是仪式参与者、旁观者,同时也是见证者和推动者的村民,如何与巫师一起互动,共同塑造出“神”的空间,达到将生命激情宣泄到顶峰,形成人神的共娱和狂欢。物质空间、象征空间、意象空间与互动空间共同成为社会空间的主体内容,仪式最终目的是神的福泽降临现实与社会空间,庇护空间中所有的人。第三章,关于傩仪中的身体语言特色剖析。本章运用语言学的分析方法,从语素、叙事到语境对所有参与者——道公(法师)、巫师、傩舞的扮演者、醮子(或参与祭拜的民众)的身体行为一一剖析与阐释。傩仪中的语素主要包括手诀、调度路线与法器等,这些都是与神沟通的具体体现。傩舞的身体语汇是在特定的时空情境下进行,和神话、传说营造的意象空间结合,从而具有了一定的叙事功能:“考兵”——英雄的叙事,“走清将”——神将的叙事,“舞二真”——戏剧的叙事。另外,傩仪中的面具、服饰、法器等和身体一起,构成了符号象征,形成了一种超现实的文化语境。当这些充满怪诞、神秘、隐晦的面具和身体结合时,使得日常身体与世俗之间的有了“间离”。第四章,关于傩仪中身体语言的文化根源研究。傩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仪式活动,其形态与原始宗教不可分割,亦和儒家“礼乐”文化相融合。傩仪过程经常在神话故事、祖训中体现儒家思想,让百姓和参与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儒家正统思想文化,成为乡野民间遵循“礼”教文化的另条渠道。另外,在历史上佛教、道教、儒教分分合合的过程中,也使傩仪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且至今仍有儒、道、佛家文化和巫术交织的痕迹。第五章,关于傩、傩仪、傩舞及其傩文化在当代遗存的意义与价值。傩、傩仪、傩舞和许多从远古生发的传统仪式重要不同的一点是它没有走向消亡,继续留存于当代文明社会的生活空间,或以某种其他方式存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从而表明了傩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而其生命力的本质是为了更好的“活着”,且傩仪形式是在一个族群中世世代代所传承、年复一年的特定文化中形成的集体记忆。参与其中,是个体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亦是乡民对族群认可的最直接方式。在仪式过程的和谐氛围中,增进了乡民情感,加强了族群成员间纽带的连结。傩仪中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礼、义、仁、勇、忠、孝”等道德思想观念,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与价值观,对当今社会中华民族坚守文化核心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