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解-好氧”配合景观工程修复广州城区河涌水环境模拟试验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0998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城区河涌水环境治理工作经过十余年的大力整治,黑臭现象反反复复,治理效果不理想,归结原因是河涌底泥问题在大量外源性污染持续引入的情况下没有解决好。 配合《生态广州-面向2010年的“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建设行动计划》的河涌水环境景观工程,从广州城区河涌水环境的实际情况出发,创新性地提出配合景观工程修复广州城区河涌水环境的“水解-好氧”模型。模型是在进行景观工程建设的同时,适当改造河涌,强化水力条件,分段搭建水解段和好氧段,形成多级“水解-好氧”串联处理。处理过程如下:水力扰动增强泥水混合效果,利用水解酸化菌降解大分子为小分子、悬浮物为可溶性物质,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后利用好氧菌高效彻底地完成污染物的降解。模型出发点是在治泥的同时治水。另外,考虑到河涌的排洪功能,系统要求重新启动容易,运行简单、经济、稳定。 为了验证配合景观工程修复广州城区河涌水环境的“水解-好氧”模型的工程意义,首先利用玻璃模拟容器进行了小试。小试中通过河涌黑臭原因定性试验确认了河涌黑臭现象反复的原因是底泥没有解决好;水力条件试验通过溢流坝、橡胶坝和导流板等构造实现水解段和好氧段的水力强化条件,试验结果确认了水力条件理想,在增强泥水混合效果的同时,还能提供适度的污泥回流以保证系统的稳定:通过营造微氧环境(DO=0.3-0.5mg/L)进行水解系统单元试验,营造好氧环境(DO>2mg/L)进行好氧系统单元试验,试验确认了河涌水环境能够在适度复氧条件强化下利用原水体微生物和营养物质实现启动,水解系统启动时间大约为6h,好氧系统启动时间大约为24小时;通过利用模拟河道构筑物、气旋充氧泵、溶氧仪、潜水泵、阳光板、曝气管网等材料和设备搭建充分反映模型特点的模拟条件进行中试。基础参数试验确定每隔半小时曝气5分钟较为合适,后据此进行水解和好氧的组合试验,确认模型的降解能力强,CODcr去除率可达90%以上,在水解段和好氧段时间比值为1:2的条件下,效果较好,可实现95%以上的CODcr去除率;通过模拟试验中流量的调控实现水力停留时间的调控,进而在水解产物对好氧微生物的毒害作用得到逐步有效抑制的基础下,考虑曝气带来的不经济性,得到兼顾高效性和经济性的水解段和好氧段的最优组合为6h+12h。试验中测定SS、CODcr、NH3-N等参数进行分析和评价。 试验数据有待进一步在实际的河涌水环境中进行试验完善,特别是“水解-好氧”系统微生物的生长规律以及在一定流量流速和水质条件下的曝气频率和强度,如何能兼顾经济性和高效性等。
其他文献
中空结构的纳米微球因其特定的尺寸与结构特性,在光敏器件、药物负载与缓释、催化与生物诊断等领域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应用。本课题采用模板法成功制备出尺寸、形貌良好的中空
充电网络是能源互联网的典型场景之一,深入研究充电网络运营模式与关键技术,可以有效缓解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给电力系统带来的冲击,同时可以为促进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提供支
近年来,药物类污染物对公共健康和水生环境潜在的不利影响,包括水生毒性、致病菌的抗药性、遗传毒性和内分泌干扰活性等受到了广泛关注。他们被大量地用于人类疾病治疗,有效地保障了人类的生命和健康。而除此之外,还被大量用于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以防治感染性疾病,并用作抗菌生长促进剂加快动物的生长。光降解是药物类污染物在水环境中非常重要的非生物降解途径。本文选取了水环境中常见的抗生素与抗菌消炎药,研究其光降解动力
磁载纳米光催化剂可以解决悬浮体系中光催化剂的回收问题,成为光催化剂领域的研究热点,而提高磁载光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水热法以钛酸四丁酯为前躯物制备出CNTs/Fe_3O_4/TiO_2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RD、FTIR、XPS、SEM、TEM、PPMS和光催化测试平台研究了CNTs/Fe3O4/TiO2纳米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形貌和光催化性能。研究发现,CNTs/Fe_3O_
NO_x不仅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而且会造成二次污染,已成为当前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对象。我国NO_x的工业源排放情况十分严重,这些排放源常集中分布在城市或者工业密集区域,其排放口低,NO_x浓度很高,其危害性和潜在危害性大,因此,工业高浓NO_x废气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用于治理工业高浓NO_x废气的技术各有优势,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高效、经济的NO_x治理技术的开发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活
超级电容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性能电极材料和电解质的制备上。本文选定有序中孔炭为载体、硝酸钴为钴源,采用浸渍–溶剂热法,制备了钴化合物/有序中孔炭超级电容器复合电极材料。采用氮气等温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透射电镜(TEM)对复合电极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恒电流充放电等技术测试其电化学性能。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材料的结构与其电化学性能的关系。N_2吸附脱附
聚烯烃发展过程中催化剂的科学研究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内给电子体(ED)作为催化剂的重要组分,可以有效调节催化剂的性能,研究和探索新型内给电子体一直是聚烯烃行业的热点。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