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的焦虑——李渔生存状态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以西方焦虑理论为支撑,参考李渔生平各类相关资料与传记,以其诗词文为基本依据,论述了李渔焦虑的起因、分类和缓解办法。  李渔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出生于药商家庭。早年渴望通过科举之路获取功名,走上仕途,但因种种原因而未果。于是,场屋蹭蹬的李渔改行走上了卖文为生的道路。他亦文亦商,特立独行,既饱尝了市场肯定之喜,又遭受了不少卫道士的冷眼与鄙视。李渔对自己的评价也颇为矛盾。他处事非常理性,而且能冷静地思考问题和创作富有个性的、适应当时文人市场的作品,然而,他却难以克制自己纵情享乐的欲望。他抵挡不了美食美女的诱惑,抵挡不了奢华舒适生活的诱惑,尽管收入颇丰,却一再陷入经济困境,常常叫苦不迭。他的矛盾与复杂,引发了后世很多研究者的关注和研究。笔者认为,在他复杂而又矛盾的性格背后,其实隐藏着立体又多面的焦虑情绪。他的焦虑情绪在其诗、词、文集中一再被展示出来,但却几乎被所有的李渔研究者忽视或轻视。在大多数研究者的研究视野里,更多地受到关注的是他的戏曲和小说的成就。李渔是一个具有商品价值的戏曲、小说创作的快枪手,人们十分关注他那超人的作品创作能力。然而,他的诗、词、文的创作,却在戏曲和小说的光辉之下显得暗淡而长期被人忽视。即使在他的多种传记里,研究者所引用的他的诗、词、文的频率和分量也是非常低的。  有的研究者认为,戏曲小说背后的李渔是“假李渔”,而诗词背后的李渔才是“真李渔”。但美国学者韩南驳斥了这种说法。他说,如果不是因为李渔的小说、戏曲如此出色,又有谁会去注意他的并不出色的诗词呢?韩南教授根本不在乎作品背后的李渔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他只关注李渔作品的艺术成就。这两种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都不能完全认同。笔者认为李渔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并没有所谓的“真”“假”之分。“假的,迎合市场的”那个人是李渔,“真情流露,焦虑不堪的”那个人同样是李渔。得到广泛认可和如潮好评的小说戏曲出自李渔之手,没有得到广泛认可和如潮好评的诗、词、文等作品同样出自李渔之手。要全面地认识真实的李渔,这两者都要予以重视。对李渔作品的研究可以有所偏重,但不可以有所偏废。  笔者在李渔的诗、词、文等作品中,看到了一个“焦虑得比较明显”的李渔。因此,结合他的生平经历,论文的第一章分析了他焦虑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李渔的焦虑来自他所渴求的身份与他的出身之间的落差,来自他不能满足的自身期望和他者期望,来自他所处的时代和无法逃避的困境,也来自他的“原罪”和无法克制的欲望。第二章论述了李渔焦虑的分类。笔者将李渔的焦虑按照他的实际情况划分为身份焦虑、经济焦虑、健康及死亡焦虑和人品焦虑四大类,分别阐述了这四种不同的焦虑情绪在李渔身上的表现。第三章论述了李渔自解焦虑之法,分别为形体养护与精神探索,美食的滋养与治愈,花鸟虫鱼与听琴观棋,知己之间的互赏与互助。  综上,本文以焦虑为线索,对李渔生存状态尤其是生存状态背后的精神世界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希望能为李渔研究这个大课题贡献一点微不足道的力量,也期待方家指正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假设两相互啮合渐开线斜齿轮表面具有连续余弦波状粗糙度,建立斜齿轮微观稳态热弹流模型,利用多重网格法求解压力分布和多重网格积分法求解弹性变形,讨论粗糙度幅值和波长对油膜
早在两千多年前,悲剧欣赏中的情感问题就已经引起了古希腊先贤的注意。人们为什么喜欢观看悲剧?人们到底从悲剧中获得了怎样的情感体验(是愉悦的还是痛苦的)?这些情感体验缘
目前,计算机网络中信息系统技术安全问题主要受到网络设备和网络信息的威胁,这两个方面是导致计算机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网络设备主要是由于电脑系统的漏洞或缺陷造成的,而网
无疑,过去的五年,对北美“三大”汽车公司来说,都是场噩梦.但是,他们各自所经受的痛楚可谓是轻重缓急各不同.当2005年北美汽车市场的销量数据最终尘埃落定时,面对亚洲汽车公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网络已成为各行各业工作交流的重要工具,高校是科研文化的传播基地,网络的使用已成为高校科研、工作、教学、交流等必要手段,网络信息的资源共享大大提高
洞穴喻是《理想国》中非常重要的比喻,也一直是《理想国》研究的重点。本文试图用戏剧的视角来关照理想国,试图通过对洞穴喻的内蕴展示,以上升和下降来结构可见世界和可知世
文章将从表现主义美学中最重要的"情感"和"表现"两个概念出发,比较克罗齐与科林伍德的美学思想,以证明科林伍德只是借取了克罗齐的部分观点达到自己的论述目的而已,他并没有,
书评家、媒体人梁文道认为,乔治·斯坦纳、安伯托·艾柯和哈罗德·布鲁姆被学界并称为世界上最博学的三大人文学者。乔治·斯坦纳很早就以《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书蜚
自摄影术问世之后,我们就有幸地在摄影画面里留存了社会、民生的记忆,有幸欣赏到了万千风花雪月的景致。而今,随着现代化的需求,信息化的导入,摄影又在更广泛的领域里显现出
1946年1月,《文艺复兴》于上海创刊,它是抗战胜利后郑振铎和李健吾主编的上海“唯一大型文艺刊物”。杂志共刊发23期,发表了400多篇文艺作品。细读这些文章,不难发现杂志前后期内容有明显地调整,就在调整的拐点上,《文艺复兴》推出了鲁迅十周年纪念专号,这10篇鲁迅纪念文字,试图建构一个多元、立体、丰满的鲁迅形象,结合鲁迅生前在论争中受到的非议,以及鲁迅形象在抗战时期出现的新变,《文艺复兴》建构的鲁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