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进一步探究髋部骨折后血液高凝状态的流行病学规律及其与DVT的关系;探讨自拟活血通脉汤对髋部骨折后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为临床DVT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9.12~2010.2在佛山市中医院骨十科住院治疗的所有创伤性髋部骨折病人(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髋臼骨折),入院行凝血指标检测(D-聚体、血栓弹力图、血小板计数、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及患侧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再筛选血液学检测处于高凝状态的病人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二组,分别予自拟活血通脉汤、活血化瘀的中成药(三七化瘀口服液、云南白药胶囊)干预,并在治疗后至术前1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10天分别采集静脉血作凝血检测,治疗后至术后第10天行患肢血管彩超检查。结果:(1)二组病人入院当天D-Dimer、血栓硬度G、TAT、vWF、GMP-140均高于正常值,PLC、R时间、K时间、血栓最大幅度MA、α角均在正常范围。(2)PLC术前较入院时降低,术后第1天较术前升高,并持续至术后第10天。术前1天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Dimer术前1天较入院时显著降低,术后第1天较术前升高,至术后第10天降至接近术前水平。术后第1天、术后第10天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前1天R和K时间较入院当天延长,α角、MA和G减小;术后第1天R和K时间较术前缩短,α角、MA和G增大;术后第10天R和K时间较术后第1天延长,α角、MA和G减小。术前1天R时间、G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G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各参数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TAT术前1天较入院当天降低,术后第1天较术前升高,术后第10天较术后第1天降低,但仍高于正常水平。术后第1天、术后第10天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GMP-140术前1天较入院当天降低,术后第1天较术前升高,术后第10天较术后第1天降低,但仍高于正常水平。术前1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10天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vWF术前1天较入院当天降低,术后第1天较术前升高,术后第10天较术后第1天降低,A组降至正常水平,B组仍高于正常水平。术前1天、术后第10天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二组DVT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髋部骨折后绝大部分病人凝血功能即增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多数同时伴有几个凝血指标异常。在相关的诸多因素中,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与血液高凝状态可能有关系。(2)自拟活血通脉汤可降低髋部骨折后D-Dimer、TAT、GMP-140、vWF,缩小TET的α角、MA值、G值,延长R时间、K时间,提示本自拟方剂可明显改善髋部骨折后的血液高凝状态,且用药过程中未发现出血增多及其它严重不良事件,适合髋部骨折病人早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