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蚁族”指的是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在《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出版后,“蚁族”群体立即获得了极大的社会关注。但我们也发现,在社会舆论普遍同情的同时,却忽视了另外一个与“蚁族”有着血缘关系且深受其影响的群体——在校大学生。“蚁族”一书引起了在校大学生的情感共鸣,他们中的一部分害怕自己将来成为“蚁族”的一员,开始担忧、焦虑、自卑、害怕,并发展为潜在的心理危机。这种潜在的心理危机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消极影响,值得关注。本论文主要从六个方面对大学生“蚁族焦虑”现象进行分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意义、方法以及论文的整体结构。第二部分大学生“蚁族焦虑”的一般理论分析。首先,从焦虑的范畴定义“蚁族焦虑”,指出大学生“蚁族焦虑”是在校大学生在“蚁族”现象存在及其发展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的受到“蚁族”社会情绪的渲染,而把自己陷入“准蚁族”尴尬境遇的一种心理感受。其次,从心理性警觉、自主性警觉、行为及价值取向四个方面的变化概述“蚁族焦虑”发生的特征。第三部分大学生“蚁族焦虑”的现状分析。一是对“蚁族焦虑”发生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涉及到我国转型期社会特点和“蚁族”社会现象的蔓延;二是对“蚁族焦虑”的现状进行分析,谈到“蚁族焦虑”的社会关注度现状和“蚁族焦虑”主体的现状。第四部分大学生“蚁族焦虑”的原因分析。直接原因讨论了“蚁族”的存在、发展及社会传媒的推动;深层次原因则从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结构矛盾、高等教育功能的偏差、传统就业观念束缚、传统文化观念影响及个体特质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教育没有达到量与质的和谐,观念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市场经济尚不完善,大学生心理素质较脆弱。第五部分大学生“蚁族焦虑”的理论思考。主要从城乡二元结构、高等教育改革、大学生就业政策、社会建设和普通劳动者收入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就业政策与大学生息息相关,校企有效互动、合作,校际建立共享信息网络都是有益的探索。第六部分大学生“蚁族焦虑”的对策思考。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理论、青年教育理论在树立大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树立大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对“蚁族焦虑”问题的解决有积极促进作用。